新能源开发问题(新能源开发与利用论文)
【精品能源内容新能源开发问题,点击右上角加'关注'】
2022年4月10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新能源开发问题了《能源蓝皮书:中国能源发展前沿报告(2021)》(下称“蓝皮书”)。
蓝皮书指出,“十四五”时期,随着经济增长的恢复,能源需求将有所增长。在新冠肺炎疫情延续和“双碳”目标等因素影响下,我国能源发展将面临区域性能源供需矛盾、能源转型存在技术短板、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任务艰巨、能源安全风险多元化、能源供应和转型成本持续增高等问题。
经济增长逐步恢复,能源区域性供需矛盾将持续存在
我国经济恢复预期良好,能源需求预计会较快增长。2021年,能源消费预期增长2%,能源供需总体平衡,但局部地区季节性和阶段性的失衡仍存在。2020年,疫情冲击下经济持续低迷,能源需求断崖式下跌,供过于求导致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一度出现负油价的失衡状态。2021年,全球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经济强劲复苏推动能源需求快速反弹,而受疫情冲击的部分能源产品供给不能快速满足需求变化,导致供不应求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我国局部地区某些时段出现了用能用电紧张的状况,其中湖南、四川、重庆缺电问题较为严峻。“十四五”时期,这种局部地区局部时段的电力短缺与全国电力装机利用率下降、煤炭有效产能不足等现象将会并存。
能源科技竞争日益加剧,我国能源转型存在技术短板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应对温室气体变化行动加速,能源产业发展进入新一轮革命周期。为了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争夺主导权,大国之间的科技竞争将变得更加激烈。从能源领域来看,能源科技竞争主要集中在绿色低碳能源技术、小型模块化反应堆、能源区块链技术、电池储能技术、5G与能源深度融合技术、3D打印技术应用于太阳能电池制造工艺等领域。
我国能源领域的一些核心设备和关键零部件主要依靠进口,一些核心技术仍掌握在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手中,在能源细分产业的多个环节仍存在“卡脖子”技术问题。“十四五”时期,从实现“双碳”目标的要求来看,我国在电力基础设施网络安全、智能电网、先进核电、智慧矿山、煤炭清洁利用和新能源核心技术研发等重点领域仍存在薄弱环节,在氢能产业链关键技术和装备、天然气上游勘探开发、现代煤化工(技术、装备和催化剂)等方面需要加强技术攻关,解决技术短板问题。
高碳能源占比高,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任务艰巨
当前全球大多数国家能源结构已转向以油气为主,大多数发达国家提出碳中和目标时,经济发展已过了能源消费与二氧化碳排放峰值期,而我国是少数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之一。在生产部门,我国工业用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例高达60%,钢铁、煤炭、化工、建材等高能耗行业的能源需求仍在增长。由于经济发展处于能源需求和二氧化碳排放上升的阶段,我国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和2060年前碳中和的“双碳”目标难度远远高于其他国家。要如期完成“双碳”目标,我国需在“十四五”时期完成产业结构低碳化调整,同时构建绿色低碳新型电力系统。
“十四五”时期,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将保持增长,“三北”地区大规模风光基地、西南地区水电基地和东部沿海地区海上风电基地将大规模入网,迫切需要加快电力系统灵活性和智能性改造,加快推动储能技术的发展与商业化应用,消除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对电力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构成的隐患,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目前,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在技术成熟度和商业运用成本方面面临一些难题。在能源生产格局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存量优化、增量布局、环境影响等因素,推动能源供应体系实现多能互补及与经济社会系统实现整体优化,为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能源供给保障;在能源需求方面,要加强需求管理,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目的,通过市场化和智能化等多种手段,以更低的经济和环境成本来满足能源消费需求;在能源体制机制与能源市场建设方面,需要让市场在能源资源配置中真正发挥决定性作用,同时充分发挥 *** 在市场环境、规划引导、绿色低碳等方面的监管、调控和引导作用。上述若干方面涉及一系列的技术、体制等问题,这些问题既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需要解决的难题,也是“十四五”时期能源体制改革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能源供需缺口不容忽视,安全风险呈现多样化
我国能源资源与负荷中心呈现明显的逆向分布特征:油气、煤电和水电资源都集中在西部地区,风光等新能源都集中在“三北”地区,而能源需求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和一些内陆省份。“十四五”时期,随着我国能源资源的生产力逐渐向优势资源地集中,能源供需不匹配的格局会进一步显现,如果不加以系统协调,在用能高峰季节,能源资源匮乏且负荷需求高的地区有可能出现缺煤缺电等问题,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企业正常运行。
我国原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分别超过70%和45%,高度依赖油气进口成为我国保障能源安全的短板。“十四五”时期,油气发展仍面临对外依存度会有所升高、储备和调峰能力不足等问题。目前我国储气能力约为年消费量的5.7%,远低于12%-15%的世界平均水平。“十三五”期间,天然气管道建设的总里程与《中长期油气管网规划》中的规划目标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从目前的基础和建设能力来看,实现“十四五”时期建设目标的难度仍然很大。“十四五”时期,煤炭、石油、天然气仍将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其中,石油、天然气由于对外依存度较高而存在传统性安全风险;风电和光伏发电的不稳定和电力网络性特征,使其存在有别于传统能源安全的风险,这些风险更加具有不确定性和隐蔽性。风险的多样性使得我国能源安全面临较大的挑战。
原材料价格高企,能源供应和转型成本增加
受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疫情加剧了供需结构短期失衡,使得大宗商品价格暴跌。为了恢复经济,主要发达经济体实施了一系列大规模的财政和货币 *** 政策,如美国拜登 *** 实施了2.3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计划。全球宽松的货币流动性促进了煤炭、石油、钢材、铁矿石、铜矿石、硅、钴、锂、稀土等大宗商品和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加上经济快速恢复出现的供不应求失衡矛盾的推动,使得大宗商品和原材料价格飙升。其中,煤炭、石油、光伏原材料硅等价格涨幅较大。
在“双碳”目标的政策导向下,全球正在加快推进能源低碳转型,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需求大幅增长,供应紧张的局面将会长期存在。煤炭和石油也进入了涨价的快车道。在能源生产成本升高的情况下,能源行业发展的经济效益有所下降,在能源转型过程中能源价格上涨趋势会较为明显,同时能源转型的难度和市场选择的余地也有所增加。对于能源需求规模巨大的中国,在以煤为主体能源的基础上推进能源低碳转型,实现“双碳”目标承诺,不仅需要承担上涨的能源供应成本,还需要承担可再生能源大规模上网的技术成本、经济成本和制度成本。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国能源报/中国能源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属于中国能源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能源报/中国能源网”的作品,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