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课程设计报告-智能娱乐影音系统课程报告
“那时嵌入式课程设计报告我已从教21年嵌入式课程设计报告,教学上有一定经验嵌入式课程设计报告,周末有固定的休闲方式嵌入式课程设计报告,懒得思考问题。当听说要进行嵌入式研训时,心想这又能和一些走过场的培训有啥区别?”近日,回忆起四年前刚刚开始参与学校嵌入式教师专业发展研训的情景时,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第二实验小学数学教研组组长肖淑萍记忆犹新。
然而,正是在学校嵌入式教师专业发展研训活动的引领下,肖淑萍和同事们一起,从挑战自己、挑战周末悠闲的舒适圈、挑战自己依赖的“教学经验”、挑战传统的上课方式开始,改变自己,改变教与学的过程,改变课堂生态。
从2017年9月开始,广饶县第二实验小学的教师团队在专家学者的引领下,依托国家教育学一般课题“基于嵌入式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与路径研究”,创新性建构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嵌入式”校本课程,由此打破固有理念,突破自我局限,嵌入情境学习,重构发展路径,引领教师不断深化教与学的变革,开启嵌入式课程设计报告了教师深化课改实践的新“引擎”。
问题导向,“嵌入式”研训从挑战固有传统开始
“如果今天的教师专业发展仍然局限在隔靴搔痒式的培训中,固守传统灌输模式,不能和师生日常教育教学紧密结合,那么必将造成教学改革的滞后,影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广饶县第二实验小学校长庞秀华说,“在当今教师卓越成长的专业要求下,教师学习和培训只有嵌入日常教学实践,才能产生真正的效力。”
庞秀华认为,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的一种有效互动过程,但不少教师的课堂却依然呈现出“教”的迷茫和“学”的隔膜,师生身心疲惫而效果不佳。与此同时,传统的“一个专家面对一群教师,集中在一个会议室里进行滔滔不绝教诲”式的教师培训模式,也难以满足教师个性化成长的要求。
针对这一问题,庞秀华在担任广饶县同和小学校长时就启动了嵌入日常教学的教师专业发展项目的实践研究,并于2017年成功主持申报“基于嵌入式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与路径研究”国家教育学一般课题。同年8月,庞秀华到广饶县第二实验小学任校长,在进一步深化开展嵌入式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与实践中,创新性建构形成了“嵌入式”校本课程,使教师教育不再盲目凌乱、无章无法。
这个研训能有什么不同?“经过第一天的一场评课、两场专家报告,以及对每个老师的教学设计现场训练评估,嵌入式研训启动时的头脑风暴既让我感到震撼,又让我感到惭愧。”现在回头看时,肖淑萍说,“因为当时我的教学设计评估成绩仅得了个B。这个令人惭愧的B天天在我眼前‘晃来晃去’,促使我开始反思自己:我们天天挂在嘴边的备课、上课、课后反馈环节,又有几项真正合格呢?我想我真的应该从自我满足的小情绪中跳出来了。”
就这样,每一位教师都在项目专家“零距离”“一对一”的线上线下诊断、跟踪、指导下,基于课堂,嵌入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进入嵌入式培训的氛围和节奏,边学边用,改进自己的日常课堂教学。
目标导向,在日常教改中嵌入专业品质
“在此之前,老师们更多地盯着教学成绩,使了不少拙劲,但总是付出多而收获少,成绩也并不见好。”学校语文教研组组长蒋丽说,“参加嵌入式研训以来,每天研讨、诊断、改进很辛苦,但在专家的跟踪指导下,老师们对学科教学的规律把握得越来越准,教学效果越来越好,磨刀不误砍柴工!”
嵌入日常教学的教师专业发展,是一种聚焦“问题导向”的专业研训,研训的目标和内容由传统的“供给式”转向“教师的问题需求导向式”,研训方式由“粗放式”“碎片式”转向“精准化”“系统化”,研训过程由传统的教学与培训“脱节”,转向研训与日常教学的“紧密融合”。
“教学的过程即研训的过程,研训的过程即教学的过程。”学校副校长孙俊昌说,“嵌入式教师专业研训以现场互动评估、课堂教学视频和师生调查问卷等为主要依据,对每位教师的教学现状给出翔实的诊断意见,在此基础上,教师制订出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改进后的课堂教学通过研修平台再与学科专家线上线下‘一对一’听评课互动改进。这样个性化的问题导向研训,让每位参训教师在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了个人教学特长,形成了教学特色。”
庞秀华说:“这样的研训更多地指向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对学科教学规律的把握和遵循,基于国家课程标准的落实,聚焦教师业务能力提升,体现了教师教学的专业品质。”
几年下来,教师们按照这一要求,从读课标、考课标、解读课标开始,逐渐开拓课程视野,强化核心素养意识,逐步走向基于课程标准的大单元备课和教学,教师专业素养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也随之提高了。
结果导向,团队专业成长撬动生本课堂创新实践
“最近,我们英语组的几项作业设计都获得了市级一等奖,这也是嵌入式研训带动团队共同成长的结果。”学校英语教研组组长常玉梅说,“以往我们单枪匹马出战,很难获得优异成绩。只有团队共同成长,才能碰撞出更多智慧的火花。”
“嵌入式教师培训是对教师学科教学的深度聚焦和引领,但要实现持久的发展,还要靠整个教师团队的成长。”庞秀华说。为此,学校组建了32个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每个共同体都基于共同的研究主题,研究主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真问题,最终指向教育教学实践的改进。
五年级级部主任秦培培既是语文学科小课题共同体的一员,又是班主任小课题共同体的一员,还将属于随时都会“冒”出来的某个小课题共同体的成员。如今,像秦培培老师一样在共同体中发展潜能、提升专业品质的教师越来越多。
“孩子们最大的收获是有了自己喜欢的学校课程。这是我们工作的归宿,也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基本指标。”庞秀华说,“基于教师嵌入式研训和整个教师团队的专业成长,我们在课堂和课程改革中瞄准‘生本’,以生为本是我们创新工作的动力源泉。”
“现在我们更加关注课堂倾听,有学生发言时,全班师生的目光都会聚焦在发言者身上,目光的交流,眼神的聚焦,听者的回应,问题的质疑,课堂由灌输转向对话,更加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感受。”科学教研组组长秦艳军说。
打开教师们的观课记录本,除了扉页上有专家引领下的教师教育观、课程观、学生观,每一页观课表上都还印着班级的座位平面图,教师用不同的符号在相应的座次处标记学生的具体表现、执教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等,一目了然。此外,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生本课堂正负面清单,在“人人一节公开课”活动中,课堂改进意见更多地指向“生本”,课堂从关注“怎么教”,转变为更关注“怎么学”。
此外,学校还有52个门类的社团课程,五育并举,充分满足着每个学生的个性需求,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喜欢的校本课程,从而让每个学生能喜欢上这所学校。拿体育课程来说,学校体育金牌教练缪军开发的体操课程,为全体学生体质提升搭建了良好平台,学校体操队已连续16次夺得全国幼儿体操表演大赛金奖,并多次代表中国参加世界体操节表演和文化交流活动。(本报记者 魏海政 通讯员 季俊昌)《中国教育报》2022年01月21日第8版
来源: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