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王世纯】
本周过年,因为航空工业涉及五代机天秤ppt的重大新闻较多。10月27日,有成都居民拍摄到两座版歼-20隐形战斗机滑跑的照片和视频,中国自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研制双座隐形战斗机的国家。29日,也有当地居民拍到了下一代隐身舰载机原型机成功首飞的照片,这是美国以外全球首款具有隐形能力的舰载战斗机。
中国长期是航空工业的落后国,但如今,我们刚刚试飞的五代机引领了世界五代机的发展方向。本周的军评,我们也要围绕这两款五代机进行分析。
飞翔!飞翔!乘着长空飞翔!中国空军,在烽火中成长! 图源:社交媒体
翱翔的海东青
本周,传闻已久的隐身舰载机终于首飞,与歼-20双座型来了一个“南北齐开花”,给全国人民送上了一个“双喜临门”。在社交媒体上,有不少人已经放出了首飞中绿色高级舰载机的照片,也有有心的博主将刚刚拍摄的舰载机照片放到了丹东志愿军烈士墓碑前,希望航空工业的最新成就能告慰牺牲的革命先烈们。
向海图强,告慰烈士 图源:社交媒体
近年来,随着我国航空技术的不断进步,愈发自信的航空工业也不再在新平台首飞问题上处处保密,对于四代舰载机的首飞也是早有预告。对于关心我军航空工业的读者而言,有关下一代战斗机平台,以及下一代战斗机平台子系统如WS-19发动机的消息很多,但是像四代舰载机一样,明确透露试飞节点的战斗机确实不多。笔者也是在航空工业珠海航展发布会上,亲耳见证孙聪总师“下一代舰载机年内亮相”的豪言壮语。如今孙总师言出法随,话音刚落一个月四代舰载机就公开亮相,也确实有一种新的气象。也让人回想起2011年1月份718工程首飞时的震撼感。
珠海航展新闻发布会 观察者网王世怡/摄
对于为何海四代要选择“双中推F-35”这样的构型一事,这显然不是航空工业厂所“自作主张”所能决定,而是军队——也就是甲方确实需求导致的。在甲方新锐航母电磁弹射器最大弹射起飞重量有限的情况下,一切舰载机的指标都要向重量和尺寸妥协,最大起飞重量过大的歼-20显然就不在选择范围之内。在此基础上,有能力研制舰载机的研究所都不得不着眼于未来作战环境的需要以及我国当前技术基础制定指标,以此提出新的构型。最终,更加成熟FC-31构型演化为舰载机专项的21号工程,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
学会接受来自甲方的恶意 图源:社交媒体
在有限的重量和尺寸限制下,航空工业沈飞就不得不对下一代舰载机的结构和气动布局上下狠功夫。从FC-31第一款验证机开始,如何在有限的空间、气动外形、有限的发动机推力下提高机内容积和大幅度进行结构减重,提高舰载机升力和减阻,就成了整个海五代项目的发展脉络。
这种“螺蛳壳里做道场”的方式也体现在本次首飞的海五代外形变化上。虽然这款飞机看起来沿用了FC-31起始的“双发中推窄间距紧凑机身布局”,但和31系列验证机不同的是,本次首飞的五代机明显“胖了一圈”。细节上,在机翼后缘、机头形面、隆起的座舱后部、DSI进气道唇口形面乃至整个机身方面,都有了较大变化。这样的变化是合理的,一方面海五代原型机需要容纳更多的电子设备,因此势必要加大机身;另一方面,海五代还需要为舰载需求重新设计气动外形和机体结构。
过年回家,胖了一圈
与陆基战斗机相比,舰载战斗机气动力设计的难点首先是要满足舰面短距起降的能力要求,其核心指标是让飞机在起降过程中必须有足够的升力。但和传统战斗机不同,隐身舰载战斗机需要在保持隐身性能的情况下注重舰面短距起降与空中高机动性,为此设计人员的设计域极窄,需要在有限的空间内尽可能减阻,提高升力。
根据航空学报的论文,和31系列验证机相比,海五代的原型机机翼后缘变得更为饱满并且由平滑过渡变为反弯设计,目的是改善低速气动效率,满足舰载起降性能需求。此前,第三代舰载机通常使用增升装置提供足够的升力增量,比如开缝襟翼。但开缝襟翼增升能力强,但隐身效果差,这使得五代舰载机需要采用简单襟翼设计,与前缘襟翼使用策略进行协同优化设计,以进一步提升升力。
除了进行提升升力的设计以外,新的舰载机还在飞机的各个细节上进行了减阻。新的五代机机头形面优化,座舱风挡前的过渡段变得更加平顺。而一些减阻手段则是反常识的,比如新的舰载机的座舱后部隆起,根据论文的说法这种隆起可以使前机身座舱之后膨胀波强度降低,进而导致跨声速阻力下降。此外该机在DSI进气道唇口形面等地方也作了相应的减阻处理。在进行多种处理以后,论文认为整机通过气动修型上的优化,实现了10%的气动减阻增益。这为新型舰载五代机日后更换动力系统后的良好超音速性能打好了基础。
图源:社交媒体
在满足升力和减阻以后,新一代五代机的另一个难关就是减重。减重素来是航空工业沈飞的强项,有关五代机舰载机减重的手段,航空工业官方微信号在研究所项目总设计师王向明的文章中已经介绍的差不多了。王向明提出了铝合金加强框-翼梁整体件设计/制造一体化 *** ,选用铝合金预拉伸厚板,通过残余应力对称释放、优化机加工艺路径,实现大长细比框-梁整体件机加翘曲变形有效控制。同比传统钛合金框梁组合结构,零件减少一半,减重超过1/3,从而大幅减轻结构重量,增加装载燃油,进一步保障了飞机推比和作战半径。
在满足减阻和减重指标以后,新的舰载战斗机就成为一款跨音速、亚音速很强的战机,这和F-35系列战机路子截然相反。
讲到强敌舰载机,我们就必须要提及我国五代机潜在的设计思路和设计目标了。五代机和以前战机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隐身性能,因此一架五代机的研制绕不开气动外形、动力系统和弹舱三个关键子系统的指标取舍。当代中美研发的两款舰载机:海五代、F-35,无疑都是围绕这些子系统指标进行取舍,但两者在设计理念上走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看起来一样的两个飞机,其设计理念确实截然相反的
美军在设计以打击地面目标为主的JSF联合攻击战斗机时,对战机的隐身载弹性能提出了硬指标,其最核心的指标内容就是弹舱足够深、足够大,能容纳2000磅的航弹。因此波音X-32、洛克希德马丁公司X-35两型JSF五代机原型机的设计思路就是围绕弹舱布置和动力系统来设计飞机。而最终,为了完成打击能力的关键指标,两款参与竞标的隐身飞机都部分放弃了飞行性能。
灵活的胖子最终还是胖子
而我国的海五代选择的是双发窄间距紧凑机身布局,这显然是向另一个方向的曲射。欧洲的FCAS、英国的“暴风”、我国的FC-31验证机和韩国的KFX均选择了这种布局。这种设计的缺点是,长度受限于发动机长度和进气道,飞机的弹仓会布置的尽可能紧凑。反映到具体设计上,不管是“暴风”、FCAS还是FC-31,其弹舱长度都受限,FCAS因为采用了EJ200这种先进推力,保障了相对长一点的弹舱,而韩国的KFX干脆因为设计不出来足够长度的弹舱而降档为了“四代半”。
但是,这样的取舍带来了好处:布局上首先是采用了两个发动机,对航发的成熟度要求低,其次是方便在飞行性能上和隐身布局上进行安排。就航发成熟度而言,在舰载机选型期间,我们有“单大推”和“双中推”两种选型。但由于我国正在研发的大推推力无法媲美F-135,加上长期缺乏一款F404级别的先进中推,那么发展WS-19型先进中推发动机,不仅可以用于正在发展的舰载机,未来也能用于大型无人机,包括“忠诚僚机”这样的概念,可以说是“一机多吃”的现实需求。
在飞行性能上,近年来一系列突破的新工艺让四代的机内容积比想象中大,燃油数量更多,同时重量也比想象中轻,算得上中规中矩的新一代先进中推,新型五代机的推比和作战半径都很不错,满足其飞行性能,尤其是跨音速飞行性能压制强敌现役两型五代舰载机(F-35B和F-35C)的指标需求。
想做到这点并不容易
可以看出,我国的舰载五代机,虽然构型和F-35类似,但其设计理念和F-35截然不同的。由于舰队面对严峻的空防压力,我国五代机的首要目标依然以舰队制空、截击为主,追求夺取制空权,前出拦截敌军打击机队。此外,我军航母战斗群的打击手段将以舰载远程高超音速武器为主,预设战场也不会脱离我国远程导弹旅的支援,在此情况下的,我国未来舰载战斗机需要担负的打击任务少,但有明显的制空压力。可以说,新一代的海五代设计理念,和F-35正好处于天平的两端。
最后还有一点口水问题,就是“姗姗来迟”的新的五代机,会不会出现“服役即落后”的情况天秤ppt?根据目前的全球军备发展状况,在“十四五”结束,“十五五”开局之年,全球除了F-35机队相对普及以外,其整体技术条件没有爆炸式的提高,新一代舰载机依然会在十年内拥有技术优势,且可以依托我国较强的海军水面舰艇体系优势压制周边国家舰载和岸基隐身战机。
而美军的“舰载五代机”很有可能在新型航母服役以后被抹平——根据美国海军目前的计划,F-35C项目进入印太地区服役也不过是今年年末的事,2025年美国航母,包括新锐的福特级也刚刚完成F-35C的换装。至于FAXX这样的“灭国神机”,恐怕已经是三十年代的事情了。
随着这段时间以来外部斗争环境变得激烈,航空工业能在这个时间段拿出一款足够先进的五代舰载机,确实是一种“提气”。近代史告诉我们,西方侵略者是从海上来的,而航空工业翱翔的海东青则为这段屈辱的历史画上了一个永久的句号。向海图强,我们祖国航空工业和强大的人民海军必将维护祖国利益和海疆安宁。
属于中国人的五代机新时代
10月27日,在熙熙攘攘的黄田坝机场附近,等候已久的成都居民终于验证了“都市传说”,拍摄到两座版歼-20隐形战斗机滑跑的照片和视频,证实了这款战机的存在,也证明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研制双座隐形战斗机的国家。
对于老百姓来讲,双座型歼20战机不是什么秘密。除了航空工业的官方MV放出过双座性歼-20的照片以外。杨伟总师也在采访中透露,歼-20未来也会有更多的发展,包括双座机构型,但不会发展双座教练机。尽管早已是公开的新闻,但在地缘政治形势紧张的2021年年末,“歼-20双座”正大光明的露面,还是很振奋人心的。
消息早就公开了,大家只是没想到这周提前过春节 图源:社交媒体
抛开性能不谈,双座型歼-20的出现是有一定历史意义的。中国长期以来是航空工业的落后国,我国的歼击机长期以仿制为主,除了仿制整机以外,在理念设计上也长期师从外国。而歼-20战机及其双座衍生型,从任何角度来说,都是一款理念原创、构型原创的中国战机,是实至名归的全球首款双座五代机。沧海桑田,在战斗机诞生一百余年的今天,也轮到中国来引领世界航空工业的发展方向了。
说完历史意义,我们还是要说说双座型歼20的具体用途。战斗机有双座型的时间和战斗机本身历史一样长,但笔者不再赘述战斗机单改双的历史。进入三代机时代以后,增加一名后座飞行员,其主要优势,就是可以提高飞机的态势感知和设备操作能力。因此,当代的双座型战斗机的用途大体分为三种,同型战斗教练机、多用途打击机和特种机。正如杨伟总师说的那样,从曝光的图片来看,双座型歼20战机的后排教练员座位明显太低,不具备成为双座教练机的基本条件。因此我们还是重点提及双座机的其天秤ppt他两个用途:多用途打击机和特种机。
其座舱显然不是为了教练用途
谈论当代双座机的设计理念和设计背景,就绕不过苏-30、F-15E和F-14三款双座战机。尽管这三款飞机最终都发展为“带有先进雷达的双座多用途战机”,但三款战机背后的设计理念完全不同。F-14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舰队截击和舰队防空的需求,因此设计了功能十分复杂的雷达,需要像F4、海雌狐等西方典型二代机一样,设置专人操作雷达,才能发挥出雷达效能和“不死鸟”这样远程半主动拦截弹的全部威力。可以说,F-14系列战机双座性的理念很纯粹,就是为了制空而增加一个后座雷达操作员。
和F-14设计理念截然相反的战机则是美国空军的F-15E。F-15E由F-15这一优秀平台发展而来,虽然道格拉斯公司在F-15研发之初信誓旦旦的宣称这款战机“没有一磅重量用于对地”,但在F-111寿终正寝,空军多用途理念丛生的80年代末,道格拉斯还是老老实实按照空军的意见,发展了这款以对地打击为主的多用途战机。F-15E在80年代虽然装备了当时最先进的APG-70雷达,但其主要作战用途都是充当“F-111代机”去冒充“炸弹卡车”,携带大量 *** 渗透轰炸苏军坚固目标和装甲集群。在飞行员任务分配上,F-15E的前座飞行员是主要负责飞行的飞行员,后座武器员在大部分情况下只负责打击,不负责接管飞行。
炸弹卡车
回到双座型歼-20的发展潜力,在打击武器方面,歼-20发展双座打击型的前景不是很广阔,这是因为歼-20的构型是有所取舍的。歼-20在设计之初就追求多波段隐身和飞行性能、因此使用双大推双发窄间距紧凑机身布局,为了飞行性能而削减了弹仓的深度和长度。同样使用双大推的F-22的紧凑弹舱一般只携带对空弹,打击能力极为有限。歼-20为了保持更大的弹舱尺寸有限地拉长了机身,牺牲了空重和亚音速性能。这样的设计下,歼-20的打击能力有限,且歼-20机身航电实现了高度自动化,配备的对面弹药也以发射后不管弹药为主。因此,歼-20确实没有发展成F-15E级别“炸弹卡车”的必要。和这一项目类似的五代机,反而是FB-22和双座型苏-57。当然,FB-22最终因为和JSF项目冲突而寿终正寝,而俄罗斯方面单纯因为没钱,没有发展双座打击型苏-57。
一水PPT,最终只有中国人实现了
西方的设计理念和歼-20不同,但东方的苏-30系飞机的发展理念更接近双座型歼-20的设计思想。苏俄的苏-30系列飞机背后的设计理念也和美国空军不同,苏-30的发展更多是来自于苏联航空兵自身的需求。苏联在发展苏-27的时候,就一并发展有双座的同型战斗教练机苏-27UB,由于苏-27系列飞机造价昂贵,即便是财大气粗的苏联也不愿意浪费资源,像米格-29UB那样建造无雷达的苏-27UB系列。在苏-27UB交付苏联国土防空军以后,国土防空军基于苏-27UB的经验,对苏联航空部门提出了新的需求。80年代后期,苏联防空军希望能尽快研发苏-27UB双座机的专用改进型,并装备部队,并要求这种改进型飞机不仅要具备远程截击能力,还能担任空中指挥机,以指挥单座的苏-27编队作战。
防空军的这项建议,主要基于苏-27UB战机的实际使用建议:一是苏联疆域辽阔,在北方及远东地区野战机场分布数量稀少,难以建立足够多的地面指挥所;二是苏-27装备部队后,苏联防空军飞行员对苏-27UB双座机的评价极高,苏联飞行员认为,在广袤的苏联远东地区,苏-27UB部队可以前后座轮番操作,大大减轻飞行员的工作负担,让飞行员能适合更长时间的巡逻拦截任务。
苏俄空军的苏-27UB,以及俄罗斯采购的苏-30SM系列战机,都十分适合俄罗斯的作战环境 图源:社交媒体
这样的理念随后跟着苏-30一起传入了我国。在“多用途”和“特种指挥机”方面,我国的发展历程和苏联类似。在中国国防需求建议下,曾出资帮助共青城厂研制苏-30MKK战机,在苏-30MKK战机交付国内以后,我国一方面了解了多用途战机的设计理念和战术战法,另一方面则是在对台战备期间,开发了诸如“苏-30MKK引导苏-27编队”这样的战术。可以说,在当代重型双座制空战斗机的设计理念上,我国的设计理念和苏-30MKK类似,追求超视距作战、编队指挥等能力。只不过苏俄的航电水平较为落后,引俄的“双座测卫”未能中国空军的全部需求。
我国又根据苏-30MKK战机的使用经验,发展出了歼-16战机。当下,歼-16战机是中国最强的多用途战机,也是歼-20以下,我国国土防空的主力战机。而类似于编队指挥,先进机载设备等指标,最终是我国歼-16战机才得以实现的。在实际运用中,歼-16战机尽管雷达、传感器和电子战等航电配置不优于其天秤ppt他四代半战机,在演习和实际巡航对抗中,由于额外增添了一名操作员,歼-16表现出了更强的超视距作战能力——不仅可以在独打独的战斗中压制我军和外军的三代机、四代机,甚至可以一定条件下利用后座带来的编队指挥能力,在超视距对抗五代机。从这个角度来讲,我国歼-16战机的设计理念,更接近苏-30和F-14的 *** 体。
歼-16的强大战力,在近年来的台海对抗中得到了检验
同为双发重型制空战机,歼-20领先歼-16一整代,然而类似的作战理念,也更加适用于强大的全新平台歼-20。作为隐身平台,双座型歼-20可以实现空中前出隐身编队指挥单座战机、非隐身战机和无人机群,真正意义上实现外军设想的“分布式杀伤节点”。此外,在传感器越来越敏感、空空武器射程越来越远的今天,双座歼-20带来的态势感知优势,也可以对现有的五代机进行“降维打击”。
四代平台解决了三代平台的缺陷,五代平台则要在解决四代平台缺陷的基础上发挥五代平台的优势 图源:中国空军
歼-20项目相较外军战机还有一个好处。歼-20战机在设计时,就留有改进为双座机的冗余,而外军的几款现役五代机,因为机身过于紧凑,反而没有改进双座型的空间。美国在研发JSF和FB22项目时,曾想过双座型号的F35战机和F22战机用于加强打击能力,但由于JSF等战机机身过度紧凑“寸土寸金”,加上对于美军进入21世纪以后自动化的过度迷信,最终放弃了双座型五代机的发展计划。
美军长期认为,高度自动化也使得雷达、火控、态势监控不再依靠后座飞行员,一个飞行员就可以在人工智能的辅助下也可以完成任务。不过,问题在于,随着机载电子设备的日益复杂化,加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无法代替人类下达决策,美军发现一名飞行员已经很难对付数量繁杂的现代化战场环境。
而“忠诚僚机”项目,似乎成了“压死单座五代机最后一根稻草”。不管是俄罗斯的猎人无人机、美国的XQ-58A发展而来的“忠诚僚机”计划,还是我国目前正在研发的无人僚机项目,额外增加的无人传感器让各国陷入了瓶颈。美军F35战斗机飞行员已经无法帮助无人机进行决策,也无法帮助无人机分配任务,但老旧的F-35平台又难以开发双座战机,于是美军只能将任务交给AI处理。可以预见的是,在20年代中期,中国双座型五代机率先入役以后,我国空军五代机可能将是全球最早适应“无人僚机”时代作战的现代化空军。
中国长期是航空工业的落后国,但如今刚刚试飞的五代机不仅是全球首款,还引领了世界五代机的发展方向。歼-20双座型开启的,是属于中国人的五代机新时代。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相关文章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