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模型设计规范-表名命名规则

关于数据库理论中概念模型、逻辑模型、物理模型之间的区别。随机复习上网并复习数据库模型设计规范,并在此记录一下数据库模型设计规范,数据库建模是对现实世界进行分析、抽象、并从中找出内在联系数据库模型设计规范,进而确定数据库的结构。

1、概念模型:就是从现实世界到信息世界的第一层抽象,确定领域实体属性关系等,使用E-R图表示,E-R图主要是由实体、属性和联系三个要素构成的。

2、逻辑模型:是将概念模型转化为具体的数据模型的过程,即按照概念结构设计阶段建立的基本E-R图,按选定的管理系统软件支持的数据模型(层次、网状、关系、面向对象),转换成相应的逻辑模型。这种转换要符合关系数据模型的原则。目前最流行就是关系模型(也就是对应的关系数据库)E-R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是要解决如何将实体和实体间的联系转换为关系,并确定这些关系的属性和码。这种转换一般按下面的原则进行:(1)一个实体转换为一个关系,实体的属性就是关系的属性,实体的码就是关系的码。(2)一个联系也转换为一个关系,联系的属性及联系所连接的实体的码都转换为关系的属性,但是关系的码会根据联系的类型变化,如果是:1:1联系,两端实体的码都成为关系的候选码。1:n联系,n端实体的码成为关系的码。m:n联系,两端实体码的组合成为关系的码。

3、物理模型就是根据逻辑模型对应到具体的数据模型的机器实现。物理模型是对真实数据库的描述。如关系数据库中的一些对象为表、视图、字段、数据类型、长度、主键、外键、索引、约束、是否可为空、默认值。

---------------------------------------------------------------------

概念设计就是设计E-R图啊,物理(逻辑)设计就是把你的E-R图中的实体,属性转换成关系模式1.概念设计数据库模型设计规范;对用户要求描述的现实世界(可能是一个工厂、一个商场或者一个学校等),通过对其中住处的分类、聚集和概括,建立抽象的概念数据模型。这个概念模型应反映现实世界各部门的信息结构、信息流动情况、信息间的互相制约关系以及各部门对信息储存、查询和加工的要求等。所建立的模型应避开数据库在计算机上的具体实现细节,用一种抽象的形式表示出来。以扩充的实体—(E-R模型)联系模型 *** 为例,第一步先明确现实世界各部门所含的各种实体及其属性、实体间的联系以及对信息的制约条件等,从而给出各部门内所用信息的局部描述(在数据库中称为用户的局部视图)。第二步再将前面得到的多个用户的局部视图集成为一个全局视图,即用户要描述的现实世界的概念数据模型。2.逻辑设计;主要工作是将现实世界的概念数据模型设计成数据库的一种逻辑模式,即适应于某种特定数据库管理系统所支持的逻辑数据模式。与此同时,可能还需为各种数据处理应用领域产生相应的逻辑子模式。这一步设计的结果就是所谓“逻辑数据库”。3.物理设计;根据特定数据库管理系统所提供的多种存储结构和存取 *** 等依赖于具体计算机结构的各项物理设计措施,对具体的应用任务选定最合适的物理存储结构(包括文件类型、索引结构和数据的存放次序与位逻辑等)、存取 *** 和存取路径等。这一步设计的结果就是所谓“物理数据库”。4.三者关系:由上到下,先要概念设计,接着逻辑设计,再是物理设计,一级一级设计。

数据库模型设计规范

发布于 2024-09-06 16:09:15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6
目录

    0 条评论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