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绿色设计的调查报告(分析和评价身边的绿色设计现状和实践程度)

作者对绿色设计的调查报告:宋建波(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 张彦松(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苏子豪(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助理教授)

*** 总书记指出,建立绿色低碳发展对绿色设计的调查报告的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对绿色设计的调查报告的长久之策。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加速对绿色设计的调查报告我国全面绿色转型发展步伐,对全面绿色转型的引领效应提出新要求,建设全局地、系统地衡量全面绿色转型成效的中国特色绿色绩效评价体系的必要性更加凸显。

对绿色设计的调查报告

碳治理是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维度。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平铺镇境内岱湖滩上的渔光互补光伏电站,有效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带动地方经济、生态双丰收。肖本祥摄/光明图片

1.以双碳目标的提出为契机,着手建设绿色绩效评价体系

全面绿色转型与双碳目标具有内在同一性:全面绿色转型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根本和唯一路径;碳治理是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维度,双碳目标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对全面绿色转型的评价标准。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必须解决全面绿色转型的引领效应测度的关键问题。绿色绩效评价体系为绿色治理公正评定、治理政策及时纠偏、目标体系确立完善提供必需数据材料。

双碳目标“1+N”政策体系的建立,为绿色绩效评价体系建设提供良好契机。以“1”个指导性纲领和“N”个实施方案构成的“1+N”政策体系,概括对绿色设计的调查报告了达成双碳目标的路线图和施工图。“1”标志了工程的起点、终点和关键节点,是最高层次双碳目标实现的主干道;“N”是具体领域为铺设好双碳主干道的基石;而双碳目标工程的施工就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绿色转型。绿色绩效评价就是一把尺,用来量一量主干道直不直、基石牢不牢,“1+N”政策体系要求塑造好这把尺。

绿色绩效评价并不是全新概念,为了不同的评价目标,不同的制定主体也设计过各式各样的绿色绩效评价体系。问题的关键是如何使绿色绩效评价体系能够全局化、系统化,真正服务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绿色转型。基于这些要求,着手建设的绿色绩效评价体系应当有以下两个转变。

从服务国际通用目的的绿色绩效评价到符合中国特色的绿色绩效评价。联合国统计署在1993年《综合环境经济核算手册》中提出的绿色GDP,即考虑资源因素影响的国内生产总值,是绿色绩效评价工作的早期形态。1999年,联合国颁布了ISO14031标准,以体系的形式在企业层次上评价绿色绩效。一些营利组织、国际组织、研究机构等也曾设计提出绿色绩效评价的标准或体系,如国际金融公司的《环境与社会可持续性绩效标准》(2012)、全球绿色增长研究所的《构建共同绿色增长指标 *** 》(2013)、全球报告倡议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2021)等。这些绿色绩效评价标准或体系,意在为不同经济体间绿色经济交流创造语言体系,关注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不得不以忽略或调和的方式对不同经济体的差异和矛盾进行粗放处理。服务国际通用目的的绿色绩效评价体系难以满足不同经济体绿色发展的独特需要,更不用说在不同经济体内部产生绿色绩效评价的最大价值。

只有中国特色的绿色绩效评价体系,才能真正服务我国的全面绿色转型,才能向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中国智慧。不论是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过程,还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过程,都为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打上了深刻的历史发展印记。应对环境问题根本上还要靠自己,量体裁衣,只有中国特色的绿色绩效评价体系才能标注我国绿色治理的精准刻度。国际通用做法有一定的借鉴价值,但我国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必须说好全面绿色转型的中国话语,写好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故事。

从局部零散的绿色绩效评价到全局系统的绿色绩效评价。标尺要按被测物的特征而定,全面绿色转型如何布局,绿色绩效评价体系就应该如何设置。全面绿色转型是统筹规划的转型,是全方位、全过程的转型。绿色绩效评价体系要在以下两个维度上反映全面绿色转型的全局特征。一是全方位、全过程的维度。绿色绩效评价要渗透到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全方位,对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投资、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生活、绿色消费的各环节领域作出全面评价。二是自上而下的维度。从国家到地方,分层次地建设绿色绩效评价体系。要以一套科学的标准和逻辑串联起局部零散的绿色绩效评价,使绿色绩效评价体系充分反映全面绿色转型规划的层次布局,将评价和目标紧密联系,将底层目标与顶层目标合理拆解,降低绿色评价负担,提高绿色评价效率。

随着全面绿色转型的推进,绿色绩效评价的范畴、重点、 *** 都要随之作出改变,这就要求绿色绩效评价体系反映全面绿色转型的时序特征。实现双碳目标是一个持续推进、有条不紊的过程,全面绿色转型也需久久为功。全面绿色转型的目标不仅有层次性,还有动态性。评价与目标的紧密联系也要体现在时间上。全方位、全过程的领域维度,自上而下的层次维度,以及时序特征的时间维度共同构成绿色绩效评价体系的坐标系,任何一个维度的脱节都会造成绿色绩效评价体系的空间扭曲。

2.以服务全面绿色转型为原则,建设绿色绩效评价体系

绿色绩效评价体系反映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发展水平。这一本质特征要求绿色绩效评价体系与全面绿色转型价值共向。坚持服务全面绿色转型,是全局系统的坚持,决定了绿色绩效评价体系在各层级、各阶段的关系是否稳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坚持服务全面绿色转型与双碳目标有手段目的上的一致性,对于充分发挥全面绿色转型的引领效应至关重要;双碳目标达成后,绿色绩效评价体系还要对全面绿色转型的成果能否保持住、能否符合新阶段目标和新发展要求作出科学评价,绿色绩效评价体系的持久生命力来自对服务全面绿色转型的长期坚持。

将绿色绩效评价体系深刻嵌入全面绿色转型发展中。服务全面绿色转型的原则决定了绿色绩效评价与全面绿色转型的双层逻辑关系:一是绿色绩效评价与全面绿色转型的平行结合关系。绿色绩效评价体系与全面绿色转型在各方位过程、各层次、各阶段一一对应,形成全局和系统性映射。平行结合关系确定了绿色绩效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对绿色绩效评价体系作出基本的评价要求。二是绿色绩效评价与全面绿色转型的垂直从属关系。全面绿色转型必然会带来对绿色绩效的新认识,绿色绩效评价也将处于发展变化的状态。由此,绿色绩效评价体系的持续建设是全面绿色转型的要素和环节。垂直从属关系决定了绿色绩效评价体系的动态特征,要求绿色绩效评价体系对全面绿色转型产生作用力。

充分发挥绿色绩效评价体系对全面绿色转型的引导价值。建设绿色评价体系不只为了评价,还要让评价产生引导价值,促进全面绿色转型推进,以评价促转型。一是要科学评价、公正评价。这是对于评价体系本身的要求,只有科学、公正的评价,才能让被评价主体信服,才不会让被评价主体钻体系的空子,才能反映全面绿色转型在各方位过程、各层次、各阶段的真实面貌。二是要合理设置评价的奖惩机制。这是促使被评价主体配合绿色绩效评价工作的基础工作。应充分考虑同类被评价主体的利益,有针对性地设置合理的奖惩机制,激发被评价主体全面绿色转型活力。三是要发展绿色文化。这是被评价主体配合绿色绩效评价工作的重要内容。不仅要在绿色绩效评价中设定绿色文化测度,还要在执行绿色绩效评价工作时,宣传培育绿色文化,将绿色文化融入绿色绩效评价体系中。

3.统筹规划、攻坚克难,以长远眼光做好绿色绩效评价

全国上下一盘棋,统筹规划绿色绩效评价。上下一盘棋,就是要把握绿色绩效评价体系逻辑线,在评价上实现上下互动,活化全面绿色转型局面。全局系统的绿色绩效评价体系要明确宏、中、微观各层次主体全面绿色转型的目标任务和评价重点。目标任务由高到低层层分解降维,评价重点由高到低层层由虚转实。上层绿色绩效评价要以全面绿色转型的阶段目标为评价重点,以绿色绩效评价检验总体全面绿色转型成效,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以全面绿色转型对双碳目标的引领效应为对象。下层绿色绩效评价要做到切实可行,以最可获得、被评价主体最可理解的数据指标为绿色绩效评价的输入值,降低绿色绩效评价成本,提高被评价主体全面绿色转型的主观能动性。

建设绿色绩效评价体系,要应对好区域、产业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如果生态环境的改善能直接推动区域经济,那么全面绿色转型就更容易推进。福建省南平市在全国率先推出绿色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与当地绿色经济的发展模式和产业基础分不开。然而,在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靠以碳为主要燃料的重工业驱动,相比于环境压力,人口就业压力更大。采用与东部沿海地区相同的绿色绩效评价 *** ,既不科学、不现实,更不利于激发全面绿色转型热情。绿色绩效评价系统要“稳中有活”:既要稳稳地把握服务全面绿色转型的原则,建立稳定的层次和阶段布局,又要重视区域、产业发展不均衡的突出问题,灵活施策,对不同的被评价主体设计个性化的评价 *** 和评价激励。

做好长短期利益博弈,与绿色政策产生协同效应。全面绿色转型是长期工程,绝不是喊口号、完成一些数字指标就能够完成的。全面绿色转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必须用长远的眼光看问题。建设绿色绩效评价体系,要权衡发展过程中的长短期利益,划清经济发展的绿色底线。全面绿色转型也是系统工程,绿色绩效评价体系是全面绿色转型系统工程的组成部分。绿色绩效评价体系既要反馈绿色政策的成效,也要为绿色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基础。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精准评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成果,是追踪并指导这场变革的必备内容。当前正是设计科学合理的绿色绩效评价体系的好时机。贯彻新发展理念,培育绿色文化,各界应携手攻坚克难,积极破除绿色绩效评价阻滞,以绿色绩效评价促进全面绿色转型,助力我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的伟大征程上行稳致远。

《光明日报》( 2022年04月18日06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发布于 2024-10-13 14:10:01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22
目录

    0 条评论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