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p生成图片字符表情,PHP生成图片
© Onedio
利维坦按:
就php生成图片字符表情我们目前主要基于线上聊天的语言形式php生成图片字符表情,表情包的应用实际上已经大大改观了我们情绪和情感的表达php生成图片字符表情,这几乎成为不争的事实。不过,正如今天文中某些人的忧虑,认定这种带有各种表情符号的方式是人类书写上的退化
(这让我也联想到有关电子书和纸质书阅读哪个更好的争议)。不过,作者在这方面显然不是一个厚古薄今之人。
歌单陆续更新中
在虾米、网易云、 *** 音乐上搜索
【利维坦歌单】即可获取
从历史上看,书面语言总是无法充分体现人际沟通的细微之处,包括手势、面部表情、细微的语调变化等。因此,人类但凡还需要继续用文字交流,就一直会试图找到解决之法。
回溯到最早的字母书写,其情况无疑是最糟糕的,完全没有小写字母、标点符号,甚至连单词之间的空格都没有。以古希腊文为例,可以想象到,一个人很难在第一次甚至是多次阅读特定文本后就理解其含义。到公元前3世纪,标点符号在西方开始流行,尽管这一过程中不乏反对者。例如,古罗马演说家西塞罗(Cicero,公元前106年—公元前43年)对这种标点符号嗤之以鼻,他指出,在诵读书面文字时,诸如何时停顿以及停顿时长等问题,“不应该由抄写员插入的符号来决定,而应该取决于节奏”。简而言之,他认为添加标点符号是一种低级的写作形式,演说这段文字的人应该仅基于字词就能够理解,而无需借助符号。
奇怪的是,大约在七八世纪,基本的标点符号被引入一千年以后,单词之间的空格才变得普遍。
《正字法》(Orthographiae ratio)。© Internet Archive
又过了大约800年,由于印刷术的出现,人类想到要再次提高书写能力,以更好地用文字来表达意思。这一次,人类制定了更加细致统一的标点符号及语法使用规范。15世纪60年代初,小阿尔多·曼努提乌斯(Aldo Manutius the Younger,1547-1597)出版了一本名为《正字法》(Orthographiae ratio)的书,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在该书中,阿尔多以古希腊人最基本的标点符号为基础,指定了逗号用于分隔短语和分句,冒号用于列举,句号则表示句子的结束。阿尔多还解释了其他基本标点符号的用法,包括问号、撇号、感叹号和引号。
除此之外,他还明确指出,这些符号不仅仅是一种修辞辅助手段,更是为了表达和保留文字完整意义的必要之举。
本·琼森(Ben Jonson)的《英语语法》(English Grammar,1640年)进一步加强了这一观点,阐明了标点符号如何有助于保留作者的原意,而不仅仅是指导如何大声朗读文本。到了复辟时期(1660年),大多数人都普遍接受了出于句法目的而使用标点符号,但仍有一些反对者,就像之前的西塞罗一样。古往今来,一个普遍的真理就是,人们讨厌改变,即使是明显更好的变化。人们在谈论任何学术性问题时,如果和自己成长过程中所受的教育不同,则一般都会认为它是错误的或更糟糕的,而不管其本质上正确与否。
那么这些与情感符号和表情符号有什么关系呢?
如前所述,在书面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即使是到了现代,许多甚至是最杰出的作家都曾感叹,现有的基本书面语言工具不足以使书面作品中某些陈述和词语的含义清晰呈现。
尽管表情符号和情感符号最近才在通讯中广泛使用,但其实它们已经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
事实上,已知的笑脸符号最早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是在一个赫梯人(源自古印欧人的大迁徙,大约在公元前1900年由北面移居至安纳托利亚,译者注)用来储存果子露的罐子上发现的。很显然,喝这种果子露使罐子的主人感到很高兴,觉得有必要在罐子上表现自己的高兴。
© Communications-Unlimited
到了1635年,下一个著名的用来传达某种含义的笑脸符号的发明人是斯洛伐克特伦钦镇的公证人扬·拉迪斯拉德斯(Ján Ladislaides)。他在签署一份有关市政厅财务账目的文件时,在签名旁边画了这个值得注意的小笑脸(上图)。据推测,这是为了附加他的签名意义,以表明他不仅仅是在文件上签字,而是对文件内容感到满意。
下一个为人所知的笑脸符号出现在1648年罗伯特·赫里克(Robert Herrick)的一首诗《致财富》(To Fortune)中。诗句如下:
Tumble me down, and I will sit
Upon my ruins, ( *** iling yet:)
摔倒了,就坐下来
在那片废墟上,(继续微笑着:)
如果这是有意为之,而不仅仅是笔误,这将是已知的出现在文本中的首个竖着的笑脸符号。
1862年8月7日,《 *** 》(New York Times)的一位作者在笔录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的演讲稿时,记录了以下内容:“我相信,我在这个场合出现在php生成图片字符表情你们面前是没有先例的,[掌声]而你们出现在这里也属首次,(掌声和笑声;)……”这里又出现了表情符号,但我们尚不清楚这是用来表示笑脸还是单纯的印刷错误。
图为一组表情符号,分别表示喜悦、悲伤、冷漠、惊讶。
无论如何,表情符号在变得更加直白,1881年3月30日,《Puck》杂志的编辑们竟然通过排版创造了一套表情符号,以更清晰地表现某些书面含义。这套表情符号分别代表着喜悦、悲伤、冷漠和惊讶。
进入20世纪初,著名作家安布罗斯·比尔斯(Ambrose Bierce)设计了自己的小笑脸符号,用来表示开玩笑,他说:
它是这样写的 ,近似一张微笑的嘴。它要和句号一起附在每一个表诙谐或讽刺的句子后面php生成图片字符表情;或者,不加句号,单独附在每一个表诙谐或讽刺的从句后面。就像这样:“爱德华·博克(Edward Bok)先生是上帝最崇高的作品。”
1936年,在这一想法的基础上,哈佛大学的艾伦·格雷格(Alan Gregg)甚至尝试创造了一整套表情符号,用(-)表示微笑,(–)表示笑声,(*)表示眨眼,(#)表示皱眉。
在上述所有案例以及无数次类似的尝试中,人们都在试图改进书写工具,以便更好地捕捉到人类可轻易用肢体语言和语调表达的东西。但遗憾的是,格雷格的想法并没有坚持下去。
原因之一是大众还未意识到可以使用表情符号,因为有史以来,写作方式与对话式演讲就是截然不同的。正如哥伦比亚大学的语言学家约翰·麦克沃特(John McWhorter)所说:
因为写作是一个有意识的过程,你可以回看所写的文字,所以人们可以用文字来完成一些仅靠说话不太可能达成的事情。例如,想象一下爱德华·吉本(Edward Gibbon)在《罗马帝国的衰退与没落》(The Decline and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中的一段话:“整个交战持续了12个小时以上,直到波斯人有组织的撤退变成了无序的逃亡,其中最可耻的是主要领导人和苏雷纳斯本人也落荒而逃。”写得真好,但面对现实吧,没有人会这样说话……
日常讲话是完全不同的。实际上,语言学家们已经证实,当我们以一种不受拘束的方式随意讲话时,我们倾向于使用大概7到10个词组成的短句......这就是讲话的样子,更松散,更像是电报,其反思性更低——与写作截然不同。因为我们经常看到语言被写下来,所以会自然而然地认为语言就是文字,但实际上语言是话语。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因此,到当前为止,人们的书写行为,例如著书、撰写演讲稿、写信等,通常是更加深思熟虑的交流方式,类似于在一段时间内进行高度结构化的独白行为。即使是往来频繁的通信,寄信人和回信人通常也都会再三思虑后写下较长篇幅的文字。这不同于人们面对面的交谈,尤其是在历史的大部分进程中,给远方的人寄信相对困难且耗时较长,所以人们在寄信时往往不会只写简讯。
因此,虽然电报能更准确地模拟人类对话,但直到数字时代,人们开始尝试以文本形式捕捉对话时,才真正发现这难以实现(文末的附录中会再稍做介绍)。当然,问题在于,我们发现传统写作的限制和现有的工具不足以完成这项任务。
© WKU Public Radio
这一切都激发了PLATO IV系统用户的灵感。例如,用户于1972年实际使用该系统的某个功能解决了这个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创造了一系列表情符号和情感符号。
二者的区别是:“表情符号(emoji)”源自日语,意为“图片”和“字符”,因此也称为“图片字符”;而“情感符号(emoticon)”则源自英语的“情感图标”。鉴于这两个词及其含义的相似性,你可能会认为它们彼此为衍生词,但这其实纯属巧合。
回到PLATO IV系统,其用户可以通过同时按SHIFT和空格键,再按一个字符键的方式,将该字符绘制在前一个字符上且不会覆盖那个字符。特别聪慧的用户通过这种方式想出各种各样的小图标来表示各种情绪,或者为给定的文本添加语境和意义,或者有时单用符号来交流,类似于某种现代象形文字。最终有数百种这样的符号被用在这个系统上。
然而,尽管这些表情符号和情感符号在该系统中的使用非常广泛,但几乎没有人将其“发明”归功于系统用户。
1979年4月12日,凯文·麦肯齐(Kevin MacKenzie)在数字信息中建议,当一句话有“开玩笑或嘲讽”的意思时,应该用“-)”来表示。但同样地,基本没有人将情感符号的发明归功于麦肯齐。在以上两个及许多类似例子中,“发明”者没有赢得赞誉,是因为那些尝试并非普及表情符号的有效之路。
那么,情感符号和表情符号的发明究竟要归功于谁?至于情感符号,应该是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计算机科学教授斯科特·E·法尔曼(Scott E Falman)博士。
© Culture Trip
和之前的尝试者一样,他的灵感来自聊天留言板,人们努力在电子文本空间中模拟人与人之间的对话。法尔曼解释说:
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计算机科学系大量使用在线公告板。这些在线公告板就是当今新闻组的前身,也是系里一个重要的社交机制,教职员工和学生可以平等地在公告板上讨论当天的重大问题。很多帖子都很严肃……[或者]是大家感兴趣的,从政治、堕胎,到校园停车,再到键盘配置(讨论热情递增)。即使在那些日子里,长时间的激烈争论也很普遍……鉴于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性质,很多帖子都是幽默的(或试图幽默)。问题是,如果有人说了一句讽刺挖苦的话,一些读者会听不懂,而他们每个人都会发表长篇大论予以回应……很快,讨论的原始主线就被埋没了。
最值得注意的话题是1982年9月的一次讨论——如果维护不善的韦恩楼电梯的电缆断裂,会发生什么。其中还有一些其他的有趣讨论内容:电梯骤降时,电梯内点燃的蜡烛火焰和一滴水银会发生什么;如果当时有一只鸽子在电梯内飞行会发生什么。事情甚至发展到如果鸽子在坠落时吸入氦气时会发出什么声音。真是数字书呆子们精致的快乐。
虽然你可能会认为这段聊天内容显然是在开玩笑,但当1982年9月16日,霍华德·盖尔(Howard Gayle)提及蜡烛和水银的讨论以及在现实生活中进行测试后会发生什么时,情况发生了变化,他写道:
由于最近的一次物理实验,最左边的电梯被水银污染了,也有一些轻微火损。净化工作应在星期五上午8点前完成。
这最终被一些人误解为一个真实实验,而不仅仅是一个轻松愉快的聊天后续,一位叫尼尔·斯沃兹(Neil Swartz)的人第二天写道:“显然,韦恩楼电梯一直让人有些困惑。在与鲁迪(Rudy)交谈后,我发现任何一部电梯内都没有水银泄漏现象。很多人似乎已经把物理系的通知当真了……”
很自然地,此时的话题已经从骤降电梯中的鸽子转移到了如何在书面文字中非常清楚地表达自己是在开玩笑。安东尼·斯坦茨(Anthony Stentz)建议“用*表示精彩的笑话,用%表示恶趣味的玩笑。我们甚至可以用*%来表示那些恶俗却有趣的笑话”。
对此,基思·赖特(Keith Wright)回复说:
不,不,不!当然每个人都会同意“&”是键盘上最有趣的字符。它看起来很有趣(就像一个欢快的胖子笑得东倒西歪)。它听起来很有趣(大声而快速地说三遍)。我还知道,如果我能把鼻子伸进阴极射线显像管的真空中,它甚至闻起来也会很有趣!
在这场讨论中,伦纳德·哈米(Leonard Hamey)似乎第一个想到尝试将键盘上的符号与人脸匹配的人。他说:“我认为代表笑话的字符串应该是{#},因为它看起来像是露齿笑。如果真有人笑破了头,那应该就是这个样子。该字符串的一个缩写形式是#(也可以理解为敏锐特性,暗示了那些太迟钝而无法理解笑话的人身上可能缺乏的品质。)”
9月19日上午11:44,法尔曼在这个想法的基础上(但去除了微妙的讽刺意味)迅速发表了一条评论。在人类对这个问题一筹莫展了数千年之后,这条评论终于带出了一个几乎被普遍接受的解决方案。遗憾的是,作为世界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法尔曼并不知道历史会因为他的这条评论而铭记他,他甚至懒得校对,更别提费心让它显得有说服力。他的评论是:
我建议使用“ ”字符串来表示笑话,请歪着头看。实际上,考虑到当前的趋势,标注不是笑话的内容可能更省事。非笑话可使用“ ”字符。
卡内基电子公告板的用户很快就学会了这种竖直笑脸和哭脸的表示 *** ,并在24小时内对其进行了扩展,增加了“|-:”来作为非笑话的备选表情。
从那时起,竖直笑脸开始被不加解释地使用,最早的例子出现在有关外星人手持电动工具的讨论中……那是盖伊·雅各布森(Guy Jacobson)写的一篇名为“手持电锯??:-)”的帖子,他问道:
是否有人有R2D2(《星球大战》中的机器人角色,译者注)拿着螺旋钻的图片(TeX格式)?或者可以在nroff程序(新版文档资料编辑与格式化程序,译者注)中使用的尤达(《星球大战》中的外星人角色,译者注)拿着车床的渲染图?如果有任何手持电动工具的矮小可爱的外星人的数字化图像线索,我都将不胜感激。
几个月内,竖直笑脸和哭脸符号就流传到大学之外。詹姆斯·莫里斯(James Morris)给著名研究实验室施乐帕克(Xerox Parc)的工作人员写了一则题为“沟通突破”的消息,他提及:
因为你看不到发电子邮件的人,所以有时会不确定他们是认真的还是在开玩笑。最近,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斯科特·法尔曼设计了一个方案来解决这一问题——添加注释信息。如果你侧过头来看这三个符号:-),你会发现它们看起来像一张笑脸。因此,如果有人给你发信息说“你停止家暴了吗?:-)”,你就能知道他是在开玩笑。如果有人说“我需要和你谈谈:-(“”,那你要做好准备,你有麻烦了。
有必要明确指出这一点——没错,情感符号的普及并不是由那些所谓的文盲青少年实现的,而是由一些世界顶尖的学术人士发明并推广开来。
无论如何,这种符号同样延伸到ARPANET系统和其他系统中,系统用户还想出了许多其他情感符号,扩大了增强书面文字表达的种类。
快进到20世纪90年代,有些人甚至开发出了情感符号的实际图片版本,而不再停留于键盘符号,这或多或少地回到了PLATO IV系统用户很久以前的做法,但这次使用了轮廓分明的图片字体。微软在1990年开发的Wingding字体就是一个例子。
© Wikipedia
但是,wingdings和其他类似的字体同样都没有被视为表情符号的源起,因为对于这类事情,人们通常会把功劳归于使其最终普及的人,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人。
© CNET Japan
1997年11月1日发行的J-Phone手机(一款日产手机,译者注)中附带了一套表情符号,共计90个。不过这套符号也不被认为是表情符号的起源,主要是因为当时J-Phone的价格已经超出了大多数人能够承受的范围,因此,表情符号并没有就此普及到大众层面。
我们把目光转向电信公司NTT DoCoMo(一家日本电信公司,是日本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译者注)的员工栗田穣崇(Shigetaka Kurita)。在J-Phone表情符号问世一年后,也就是1998年,栗田被指派为NTT DoCoMo的i-mode移动互联网系统 *** 一套包含各种情绪和想法的图片。因为该系统的限制,用户发送的每条信息不能超过250个字符,所以使用表情符号除了有助于明晰语义外,还可以更加方便简洁地表达想法。
© ABC
在短短5周内,栗田设计出了176个12×12像素的表情符号。至于灵感来源,他表示:“虽然表情符号和汉字(日语书写系统中使用的汉字)都是表意文字,但我没有在汉字中找到设计表情符号的灵感……我是从象形文字、漫画和其他各种来源中找到了灵感。”
栗田设计的表情符号于1999年随系统一起发布问世。这些表情符号非常受欢迎,并迅速被日本乃至日本境外的其他公司复制。
从那时起,表情符号和情感符号就一直为我们的文字交流提供必不可少且不断扩展的帮助,如今,至少在远距离交流方面,表情符号已经成为主导的沟通方式。例如,人与人之间交流时,仅短信数量就大约是 *** 数量的5倍,如果再加上同样经常使用情感和表情符号的电子邮件及社交媒体帖子,数量对比会更加明显。
与西塞罗批判早期的标点符号相似,我们在文字交流方式上的这种明显转变已引起许多人的不满,人们有时将其和所谓的“聊天式演说”都谴责为书面语言退化的标志。
例如,在反对使用表情符号的言论中,有这样的说法:像莎士比亚这种公认的文字顶级大师,并不需要表情符号来传达微妙的含义……对此我们不得不指出,各个大学都开设了硕士课程来帮助学生理解莎士比亚到底在说些什么……即使在他自己的时代,在大部分内容都能被自然而然理解的时代,莎士比亚也逐渐依赖舞台上的演员,希望通过表演更清晰地传达出微妙的含义。更别提莎士比亚偶尔前后不一致的拼写和标点符号(这二者当时还没有真正标准化)。
另外,对于那些仍然认为莎士比亚代表着所有精致事物和上流社会的人,我们觉得有必要进一步向他们介绍一篇文章《讲现代英语的人能理解前溯至多久的古英语》(How Far Back a Modern English Speaker Could Go and Still Understand People Speaking English),文章概述了为何莎士比亚及其戏剧演员如今听起来不像英国的上流社会人士,而像是好莱坞海盗……不仅仅是口音问题,还有他们说的很多下流话。
© Giphy
最后,正如哈佛大学的语言学家史蒂文·平克(Steven Pinker)对表情符号和情感符号的总结,“就像我们的许多标点符号一样,例如问号或感叹号,[表情符号] 是为了传达某些交际用意,而这些意图仅从文本排列是很难看出来的……笑脸主要用来传达讽刺或轻佻,这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往往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讽刺语气很难被察觉……有天赋的文字学家可以清楚地表明某件事是在开玩笑,然而,如果作者采用诙谐间接的方式,而没有以不加掩饰的讽刺感击中读者……那么读者……可能捕捉不到讽刺的意味。在有这种危险存在的情况下,笑脸可以清楚地表明:我在开玩笑。”
当延伸到表情符号、情感符号和一般聊天语言的组合时,前文提及的哥伦比亚大学语言学家约翰·麦克沃特与其说是感叹,不如说是更进一步地表达了这对书面交流的颠覆性。他说:
短信是什么,尽管它包含了我们称之为写作的粗暴机制,但它实际是指尖上的话语。发短信就是这样——用说话的方式来书写……[短信]很容易让人觉得……它代表了某种退化。我们看到了其结构的松散、对规则的不在意以及我们习惯了的在黑板上学习的方式,因此我们认为出了问题……但事实是,一种新兴的复杂情况正在发生……在这种新的语言中,新的结构正在产生……
我们看到了……年轻人正在发展的一种全新的写作方式,他们既用这种方式,也用普通的写作技巧,也就是说他们可以同时做两件事。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会两种语言对认知有益,会两种方言也同样如此。在写作时运用两种方式当然也有此效果。
所以发短信实际上是当今年轻人使用的一种平衡行为,是一种无意识的语言能力扩展。这非常简单。如果生活在1973年的某个人看了1993年某宿舍留言板上的内容,尽管有些俚语略微不同于《爱情故事》(1970年由阿瑟·希勒执导的美国电影,译者注)时代,但他会明白留言板上的内容。再以生活在1993年的那个人为例……如果他读到了如今20岁年轻人写的正常文字,他可能只能理解一半,因为一种全新的语言已经在年轻人中发展起来,而这对于年轻人来说,就像我们看到他们在小型游戏机上模拟打球时一样平凡……[如果]我可以穿越到未来,如果我可以穿越到2033年……[我会请求]给我看一叠由16岁女孩写的文字,因为我想知道从我们这个时代开始兴起的这种语言发展到了哪个阶段。最好是能把它们寄回给现在的你和我,这样我们就能研究一下这个发生在我们眼皮子底下的语言奇迹。
© Giphy
附录:
说起聊天语言,事实证明,它的历史比手机和计算机久远得多。
证据A:电报员和摩斯密码。鉴于这种通信形式确实适用于简讯(其中不乏长消息比较昂贵的原因),电报员们有许多以蜂鸣声形式呈现出来的所谓原始的情感符号,并欣然接受了后续成为 “聊天语言”的概念。例如,电报员沃尔特·P·菲利普斯(Walter P. Phillips)于1879年创造并最终流行的“菲利普密码”。使用菲利普密码的用户,不会发送完整的词语“昨天”,而只会发送该词语的缩写密码“昨”。同样,他们也不会发送“明天”,而只是发送“明”。
© Wikipedia
有趣的是,甚至还有一种简写形式,听起来像是现代游戏中的聊天语,如“瞬间死亡”简写成“瞬死”……至于相当于摩斯密码的情感符号,我们有诸如代表 “爱与吻 ”的数字73(后来改成88)。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菲利普的一些代码至今仍在使用,比如 "POTUS "和 "SCOTUS"分别表示“美国总统”和“美国最高法院”。
文/Daven Hiskey
译/Amanda
校对/Yord
原文/www.todayifoundout.com/index.php/2019/12/who-invented-the-emoticon-and-emoji-and-how-theyre-forever-changing-written-language/
本文基于创作共同协议(BY-NC),由Amanda在利维坦发布
文章仅为作者观点,未必代表利维坦立场
投稿邮箱:wumiaotrend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