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对格律诗关注自学诗词格律PPT的朋友越来越多自学诗词格律PPT,我们今天就来谈谈如何写格律诗。我们捡重点说,尽可能言简意赅,举例说明。
近体诗
格律诗,顾名思义,格是指格式,律是指韵律。
格式包括字数、句数这些明显可见的规则,也包括句式、文法这些内在的内容。韵律则包括押韵的规律,以及每个字的平仄音调。
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形成一套规矩,就是我们说的格律体。
而严格遵守格律体规矩的诗就是格律诗,包括绝句、律诗、排律三种。
那么怎么写格律诗?搞清楚平仄、押韵、对仗就可以了,保证不出律就是格律诗,但是不一定是好诗,不过至少保证了是,然后再追求好不好。
因为我们只讨论格律诗,所以请认为平仄格律不重要,只要意境好的同学绕道,那不属于这个话题。因为在这个标题下,格律的重要性是高于意境的。
格律之美
体式字数上分为五言、七言。句数上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排律十句以上。句式不整饬的一概不属于格律诗。所以要写格律诗,首先要把自己汹涌澎湃的感情收拢一下,用长短一致的句子来规整自己的思路。
押韵格律诗的押韵都是押平声韵,不能转韵,篇幅再长的排律(过百句)也必须一韵到底。不能邻韵通押,不能平仄同押,要求极其严格。至于在写格律诗的时候是使用古人的平水韵还是今人的新韵,这个各有所爱,没必要强求。
用平水韵的古意些,在古人总结的平仄规则上来说更加合理,但是有些发音妨碍今人阅读流传,用新韵则容易让人读懂,因为普通话人人都懂,只是要尽量不使用平仄系统上古今发音入韵不同的字,避免混淆。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写完后标注这首格律诗使用的是什么韵,让读者心里有底。
韵律清和
平仄平仄上来说格律诗有四种基本格式(这里假设大家对平仄有概念,知道如何区分平仄)。这四种基本格式都是以格律诗的首句来判定的。最主要看首句第二字的平仄和首句句尾是否押韵。比如“白日依山尽”,平仄是“仄仄平平仄”,所以这首五绝的平仄格式为仄起不押韵格式。
平仄格式有固定推导方式,即“对”、“黏”。出句和对句的平仄是要相对的,而下一联的出句则要求与上一联的对句相黏。“白日依山尽”,“仄仄平平仄”按照“对”的规则,推出对句为“平平仄仄平”,所以“黄河入海流”是合平仄关系的。
第三句则要平仄与这句相“黏”,也就是相似,但是因为第三句是要以仄声断句的,所以要做出调整,“欲穷千里目”,平仄为“仄平平仄仄”,实际上是首字不论平仄的“平平平仄仄”,在重要的“二、四”位置的平仄是相“黏”的,所以没有出律。结句作为第三句的对句,自然平仄要和“平平平仄仄”相对,所以“更上一层楼”,“仄仄仄平平”完美收官。
白日依山尽,仄仄平平仄
黄河入海流。平平仄仄平
欲穷千里目,中平平仄仄
更上一层楼。仄仄仄平平
这只是一首完美五绝的分析,其自学诗词格律PPT他七绝,五律,七律,排律的平仄关系都是一样的,大家可以自行对应了解。除了仄起不押韵格式之外,还有仄起押韵、平起不押韵、平起押韵,总共四种基本格式,并不算复杂,就不一一例举了。
对仗四句的绝句是不要求对仗的,像上面的《登鹳雀楼》五绝全诗对仗,那是王之涣的文采好,但对仗并不是绝句的必须要求。
不过律诗的颌联、颈联是要对仗的,至少颈联要对仗,否则就是出律。而排律除了首尾两联,其中不论多少联都要求对仗,难度相当高。
达不到怎么办?出律,就是古风,不是格律诗了。
古风
我们看一首白居易的七律。
钱唐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平仄就不说了,这是平起押韵格式,大家根据前面讲的“对”、“黏”自己分析。颌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颌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就是对仗的。
句式句式这个类似于“诗家语”。在格律诗中有很多不同于正常讲话的表达方式,如“倒装”、“限定”,这个需要大量阅读,在潜移默化中掌握诗家语的精髓,达到古诗词的境界。
当然,就用现有句法写诗问题也不大,而且更加容易让人读懂、理解。这个只是一个层次问题,像白居易的香山体,就以人人能读懂为要义,只要意境营造得好,句式花哨未必能别出心裁。
诗家语言
文法格律诗的普遍文法就是“起承转合”。不排除有诗人在熟练掌握各种 *** 之后在精巧构思下打乱这个结构,让人眼前一亮,但是由于诗词体式短小,并没有多大的空间给我们去乾坤大挪移。
能够按照“起承转合”写好一首诗,基本上就能达到格律诗的中上水平,意境上要是营造得好的话,就是上上品了。
还是用白居易这首律诗举例。“起”,首联“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起笔,交代写诗的事由,地点,环境,景色。“承”,颌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承接首联,进行景色细化,丰满意象。“转”,颈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转开写人在春色中行走,这首转得不算明显。“合”,尾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合回首联的景色位置。
这就是格律诗的基本文法。
总结说了这许多,其实总的讲起来,不过是林黛玉教香菱讲作诗说的:
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你看,如果不了解点格律知识,大概连林黛玉的话都听不懂。
相关文章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