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古诗赏析
1. 示儿(其一)
作者:陆游
全诗: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赏析:
《示儿》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一首绝笔之作,共有三首。其一写于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当时陆游已经83岁。这首诗表达了陆游对国家时局的忧虑和对收复中原的渴望。
诗歌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表达了陆游对死亡的淡然态度。在陆游看来,死亡是人生的必然归宿,万事皆空。但是,陆游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心。
诗歌第二句“但悲不见九州同”,写出了陆游对国家时局的忧虑。当时,金国占据中原,南宋偏安江南。陆游心系国家,渴望收复中原,统一中国。
诗歌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表达了陆游对收复中原的信心。陆游相信,只要南宋军队能够北伐成功,收复中原,他就可以死而瞑目。
诗歌第四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是对儿子的嘱托。陆游希望儿子在祭祀先祖的时候,不要忘记告诉他这个“乃翁”收复中原的愿望。
2. 示儿(其二)
作者:陆游
全诗:
玉堂金马梦难成,肝肺煎焦热太清。
却向半酣呼壮士,饥寒未死报君平。
赏析:
《示儿》其二写于淳熙十七年(1190),当时陆游已经84岁。这首诗表达了陆游对仕途的失意和对报效国家的决心。
诗歌首句“玉堂金马梦难成”,写出了陆游对仕途的失意。陆游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他渴望能够在朝廷上建功立业,但是这个梦想却很难实现。
诗歌第二句“肝肺煎焦热太清”,写出了陆游对国家时局的忧虑。陆游看到国家积贫积弱,金国虎视眈眈,他忧心忡忡,寝食难安。
诗歌第三句“却向半酣呼壮士”,写出了陆游的爱国热情。尽管陆游仕途失意,但他并没有放弃报效国家的决心。他依然在呼吁壮士们为国效力,收复中原。
诗歌第四句“饥寒未死报君平”,表达了陆游的忠贞报国之心。陆游虽然已经饥寒交迫,但依然没有忘记报效国家的责任。他希望自己能够在有生之年,为国家做出贡献。
3. 示儿(其三)
作者:陆游
全诗: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赏析:
《示儿》其三写于淳熙十八年(1191),当时陆游已经85岁。这首诗表达了陆游对自己的戎马一生的回忆,以及对报效国家的执着追求。
诗歌首句“楼船夜雪瓜洲渡”,写出了陆游戎马一生的经历。陆游一生征战沙场,曾经多次渡过瓜洲,在楼船上度过风雪之夜。
诗歌第二句“铁马秋风大散关”,写出了陆游征战沙场的艰苦生活。陆游曾经在大散关一带作战,经历过铁马秋风,饱尝过征战的辛酸。
诗歌第三句“塞上长城空自许”,写出了陆游报效国家的执着追求。陆游曾经立志要收复塞上的长城,但是这个梦想却难以实现。
诗歌第四句“镜中衰鬓已先斑”,写出了陆游年华老去,壮志难酬的伤感。陆游看到镜中的自己,满头白发,不禁感慨万千。
第二部分:写作背景
《示儿》三首是陆游晚年所作,反映了他对国家命运和个人身世的感慨。陆游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但他始终没有忘记报效国家的责任。他希望能够在有生之年,为国家做出贡献。但是,陆游的愿望难以实现,他只能在诗歌中抒发自己的感慨。
《示儿》三首饱含着陆游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感情。陆游希望能够看到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那一天。但是,他也在诗歌中表达了自己年华老去,壮志难酬的伤感。
第三部分:艺术特色
《示儿》三首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诗歌的语言朴实无华,感情真挚,意境深远。诗歌中运用了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诗歌的意境更加丰富。
《示儿》三首是陆游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诗歌史上的经典之作。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都很高,具有很强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