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口罩人物素材男(手绘人物素材)

中国网 讯 1910年底,中国东北发生鼠疫,31岁的广东台山人伍连德临危受命,出任东三省防疫总指挥,这位出生在马来西亚槟榔屿的剑桥博士仅用半年时间,就将席卷半个中国的大瘟疫扼制住。

那一役,国人记住戴口罩人物素材男了伍连德,戴口罩人物素材男他首次提出肺鼠疫分型,有针对性阻断飞沫传播,实施集中收治……5年后,伍连德筹办中华医学会并出任第一次大会会长,又10年后,另一位早已是全民偶像的人物写下极其不寻常的一段话戴口罩人物素材男:“科学输入垂五十年,国中能以学者资格与世界相见者,伍星联(即伍连德)博士一人而已!”写这段话的人叫梁启超,他让后人记住戴口罩人物素材男了四个字“国士无双”。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2020年冬春之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突袭武汉,并随春运人潮悄声却又迅猛播至全国。

又是一名广东医生挺身而出,敏锐的钟南山明显闻到一丝异常,同样担任过中华医学会会长的“抗疫老将”连夜驰赴武汉,第一次提出“病毒肯定人传人”,拉响全国警报,这场阻击战由此进入新阶段。

某种意义上讲,钟南山与一百年前的伍连德一样,是疫情防控的“关键先生”,在专业领域里更是民众的信任担当。“钟南山让我动我才动”,网友这样的一句话,反映出国人对一位医生最崇高的信任。

《人民日报》评价钟南山院士:既有国士的担当,又有战士的勇猛,令人肃然起敬。在这个戴着口罩的春天,我们细数了钟南山与疫情相关的七个瞬间,讲述他与新冠肺炎的抗争史。

第一个瞬间:武广高铁餐车

“我总的看法,就是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要去武汉。”钟南山略显疲惫,但面对镜头依然一贯眼神坚毅。

然而,1月18日周六晚,说这话的人却坐在赶往武汉的高铁上。显然,他遇到了“特殊情况”。

当天中午,钟南山正在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参加会议,突然接到一纸急令,要马上赶往武汉。年廿五正是春运高峰时刻,往武汉方向的飞机和高铁都一票难求。助手苏越明回家收拾了东西,又匆忙赶到会场与钟南山会合,挤上了傍晚5点45分从广州南站开往武汉的高铁。

戴口罩人物素材男

钟南山在赶往武汉的高铁餐车上。苏越明 摄

临时上车的两人被安排在餐车一角,甫一坐定,钟南山就拿出了文件细细研读起来。或许是开了一天的会议太累了,院士中途靠着座椅眯了一眼,坐在斜对面的苏越明偷偷用手机记录下这一瞬间,画面中钟南山仰着脸,面前摆放着刚看完的文件。

这张构图并不太完美的照片,经媒体报道后在网上迅速传播,有心疼的网友,“这么大牌的院士怎么舍得委屈在餐车里”“别人回家过年,老院士却还在奔赴一线”,更多人是安心,“武汉疫情比想象中严重,钟南山来了就放心了”。

网友不知道的是,短短72个小时,钟南山辗转了四座城市。

1月17日,他还在深圳研判疫情,18日晚从广州抵达武汉后,休息不到6个小时,19日一早他作为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出现在武汉市卫健委,听取报告后到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展开调研,之后再赴武汉市疾控中心。

中午来不及休息,继续开会研判疫情,直至下午5点。下一个行程催着他到北京,落地首都机场时已是晚上8点。匆忙放下行李,又转场国家卫健委参加会议,直至凌晨2时许才回到酒店,和衣而睡。

平时能做10个引体向上的老人累到睁不开眼,妻子李少芬看到丈夫的照片有些心疼,“你们能不能给他多睡一会?”但相濡以沫65年的她心里太清楚,“劝是劝不住的,因为他太在乎自己的病人了。”

第二个瞬间:肯定人传人

“根据目前的资料,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肯定的人传人。”

1月20日晚上9点30分,央视《新闻1+1》节目连线钟南山,面对白岩松的追问,他作了上述这番回答,依据是“在广东有2个病例,没去过武汉,但家人去了武汉后染上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现在可以说,肯定的,有人传人现象。”

一瞬间,全国哗然。斩钉截铁的回答让大家想到他非典期间面对中外记者的那次采访:

“按照你们的看法,是不是疫情已经得到了控制?”“什么现在已经控制?根本就没有控制!”

“中国医护人员的防护有没有到位?”“没有!”

除了肯定人传人外,钟南山带来的回答依然耿直:跟SARS有些相似、14名医务人员感染、病毒很可能来自野味、有发烧就要警惕……一个个爆点让全国人民春节期间走亲串友的计划无限期搁置,进入全民防控的新阶段。

实事求是,科学精神,是钟南山这一代学者隽刻在灵魂里的信仰。

2003年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授予钟南山的颁奖词说到:面对突如其来的SARS疫情,他冷静、无畏,他以医者的妙手仁心挽救生命,以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应对灾难。他说“在我们这个岗位上,做好防治疾病的工作,就是最大的政治”。

这掷地有声的话语,表现出他的人生准则和职业操守。他以令人景仰的学术勇气、高尚的医德和深入的科学探索给予了人们战胜疫情的力量。

有记者提问钟南山,您理解的科学精神是什么?他分了两段话回答,“我接触过许多搞学术的人士,真正有学问的人,我感到他们有这样的规律,他敢于肯定自己,也敢于否定自己,这是最重要的。”“他有自己的探索和追求,在实践中发现是对的东西,他敢于坚持,但是,经过实践发现是错的东西,他也敢于否定。”

这种理解,是他从基因上继承了父亲严谨的治学态度得来的。

“我父亲是儿科专家,他一生讲话很少,但每讲一句话,一定都有依据。”钟南山曾回忆,上世纪70年代,父亲写了一本儿科鉴别诊断的书,让他改一下序言,钟南山建议补上几句话跟上当时的形势。“他回了我一句:'加了干什么?'父亲对我的影响是很大的。”

钟南山的父亲钟世藩,是我国儿科学的泰斗级人物,国家一级教授,毕业于协和医学院,1949年受聘于世界卫生组织医学顾问,曾任广州中央医院院长。母亲廖月琴曾被派到美国波士顿学习高级护理,是广东省肿瘤医院(现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创始人之一。

戴口罩人物素材男

国务院总理 *** 与钟南山握手。图片来源:中国 *** 网

第三个瞬间:非常时期的握手

就在连线《新闻1+1》的当天,钟南山还参加了一个重要会议。

1月20日,国务院总理 *** 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部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专门邀请钟南山等专家参会并发表意见。议题结束后,总理特意走出常务会会场,与钟南山握手话别。

10天后的1月30日, *** 总理在中国疾控中心召开座谈会,就进一步加强科学防控疫情听取专家意见。会议开始前,总理说,本该与大家握手的,但按你们现在的规矩,握手就改拱手了。会议结束后, *** 与专家们告别时,特意对钟南山说:“还是握一次手吧!”

摄影师记录下非常时期的这次握手。

钟南山披挂上阵,担任的是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他还临危受命,出任紧急组建的科研攻关组组长。

外界经常质疑,尽管非典已经成为历史,但中国的卫生防疫体系是否能经得起这次疫情的冲击。钟南山认为,“我不相信会再出现像SARS这样的一个情境,SARS是措手不及,而且没有很认真地做好公共卫生的预防预警与组织工作。2009年应对H1N9就很好,老百姓也没有很恐慌,应该说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强大的预警机制。”

一席话,市民心里有了底,哄抢物资的情况在本次疫情中几乎很少看到。

“我想人们也许会不理解武汉封城和类似的事。但我要说,这样做绝对是必要的。如果再晚几天,将导致遍及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扩散。”

钟南山充分支持 *** 的重大决策,“我们从不怕外界的骂声,这是因为我们对自己有信心。只要有这个要素,我们总能走出正确的道路!”2月27日,钟南山院士在广州疫情防控专场新闻通气会上的表态,掷地有声。

戴口罩人物素材男

钟南山院士眼里噙着泪光。

第四个瞬间:谈武汉时落泪

武汉封城第5天,钟南山落泪了。

1月28日,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他讲了一个细节,有个学生前一天晚上跟他分享一个信息,在武汉的街道上听到老百姓唱起国歌,这让他很感动,“我觉得劲头上来了,很多东西都能解决。”

“全国帮忙,武汉是能够过关的,武汉本来就是一个很英雄的城市,有全国,有大家的支持,武汉肯定能过关。”面对镜头讲完这句话,一向严肃的院士眼里噙着泪光,非典期间广州的经历让他深有体会。他明白,武汉正经历着什么,他更明白,奋战在武汉一线的医务人员经历着什么。

在《钟南山传》中记载着这样一个细节:高中时的钟南山开始着迷阅读苏联文学,来自苏联革命的浪漫主义教育,渗透着钟南山的灵魂。

或许正是如此,才让他对“英雄”这个词有如此深刻的理解——经历苦难,默默付出,永不言败。

2月11日,钟南山在另外一个采访中再次提到“英雄”这个词,谈到因染上新冠肺炎不幸去世的李文亮,眼中带泪的钟南山说,绝大多数人把李医生视为“中国的英雄”。“我为他感到骄傲!”

这种精神激励着院士团队,素有呼吸领域“国家队”之称的钟南山院士团队是最早开赴湖北的医疗队,1月23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重症医学科桑岭副主任医师驰援湖北,作为国家卫健委专家志愿队参与一线救治。团队核心成员、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张挪富则带领医疗队接管了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重症监护室(ICU)。再加上一支支援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院士团队在广州院本部、市八医院、武汉两地形成了危重患者救治的“三个战场”。

戴口罩人物素材男

钟南山院士送别驰援武汉医疗队。图片来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广东第22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程远雄医生是武 *** ,也是钟南山院士的学生,此前因直播科普防疫知识在网络走红。他坦言,“导师都冲锋陷阵,我更不能畏缩在后。”

“后方有家事、急难事,甚至心事,我们都尽量安排好、解决好。”2月22日下午,钟南山通过远程视频连线广东驰援湖北抗疫前线医务人员,给前线医务人员加油打气,鼓励他们继续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

在许多一线医生心目中,钟南山是一面旗帜,更是定心丸,“看到钟老师,我们心就定了。”

第五个瞬间:问候前线医务人员

时隔17年后,依然有人对钟南山当年那句“把重症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心存疑问,揽下这么重的活干吗?

在一张拍摄于2003年1月的照片里或许能找到答案,钟南山带领的团队,身穿的还不是正规的防护服,但步履坚定,没有半点迟疑。作为一名医生,疫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病房就是战场。

医护人员的防护,是钟南山最担心的问题。

他深知,即便把重病人都送过来,团队的收治能力也有限,阻击传播量更大的新冠肺炎,更重要的是发挥各地医护人员的作用。

这一次,他的主战场从病房移到了屏幕上。疫情发生以来,他的助手已忘记钟南山究竟进行过多少次远程会诊了,一次下来就要两三个小时,“盯着屏幕看,声音不像现场那样清晰,所以比平时开会更耗费精力。”

但正是通过这面屏幕,钟南山把他的经验和智慧贡献给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

1月29日下午,广东首次开展新冠肺炎远程会诊,在讨论一名重症患者是否可撤离ECMO(体外膜肺氧合)时,84岁的钟南山声如洪钟、条理清晰分析病情,给出了直接意见:“还不能撤离ECMO”“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在SRAS中使用的效果不明显,建议不用”“用莫西沙星时需要格外小心”。

2月6日下午,在对10例危重症、重症患者的远程会诊上,钟南山提出,相比其他兄弟省市,广东定点收治医院对于住院病患的管理过于严格,符合四大项出院标准的还是要让患者尽快出院。

2月23日下午,钟南山首次与广东对口支援湖北荆州医疗队进行了远程会诊,会上透露国家药监局刚刚批了几种药品,这些药品投入使用后,将对新冠患者甄别、诊治起到很好的帮助。最新的防治消息,给前线人员打了强心针。

戴口罩人物素材男

钟南山与湖北荆州的首次远程会诊。

有时,他也通过屏幕向前方医护人员表示问候:“今天是礼拜天了,其实基本没什么礼拜几。就向大家做一个问候,希望疫情走势像我们预料的那样,继续往下一点。”

一名在场的医生告诉笔者,院士自己那么辛苦,还惦记着别人,听到被问候的那一瞬间,突然想掉泪。

第六个瞬间:发布会上答谢媒体

每当有重大疫情来临,外地媒体经常会羡慕广东,“广东出了钟南山,新闻不怕没线索”。

钟南山和媒体之间,似乎有种彼此的默契。《钟南山传》作者叶依是人民日报社健康时报一位资深记者,有一次两会采访时,为绕开围追堵截的记者,钟南山问堵住他的叶依,能不能一起爬楼?钟南山的房间在18层,叶依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事后钟南山在公开场合说起:“没想到我上去后她马上就上来了。所以不管你做什么工作,如果有执着追求,有热爱,你常常会成功。”

熟悉的跑线记者,从钟南山的神情中可以捕获疫情的变化。

1月21日,广东在全国省级第一个召开关于新冠肺炎的新闻发布会,刚从北京赶回的钟南山出现在记者面前,对于目前新型肺炎疫情信息公开透明,他回答“在这个问题处理上,没有任何的保留”,让在场媒体松了口气。但在那场发布会上,他全程严肃,还特别提醒“新型肺炎防控要避免二代传播,医院尤其得注意”。

戴口罩人物素材男

钟南山院士在广东举办的首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

一个月后的2月18日,钟南山再次出现在广东省新冠肺炎新闻发布会上。开始前,钟南山在麦克风里小声地说了一句:“把口罩摘了吧!”随后摘下口罩。

发布会最后,钟南山和在场的人聊了几句家常,在场记者却捕捉到一个被网友称为“胜利曙光”的瞬间:他脸上终于露出久违的笑容。

在重大疫情面前,舆情是另外一个战场。很多时候,“钟南山”三个字本身就是重大舆情。

1月27日,一张截图在微信群中流传,称当晚9时30分,央视新闻频道白岩松主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题现场直播,将邀请钟南山院士介绍疫情。事后被证明这是一个谣传,白岩松在回复媒体的短信中写到:“谣言传得如此剧烈,很多人就信以为真,一旦9点半没看到结果,就会有各种猜测。”

疫情紧逼,钟南山的每一句话都可能会衍生出意外的后果。对于媒体,他既开放又慎重。

但这一次,钟南山给了媒体大大的赞。2月27日上午10时,在广州医科大学举办的疫情防控专场新闻通气会上他特别提到,感谢媒体如实报道,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战场,“媒体能如实报告情况,现在小道消息太多了,断章取义。”

发布会结束,到场记者对钟南山院士以及科研、医护工作者报以热烈掌声。

关键时刻,疫情和舆情,都是要守住的重要阵地。

第七个瞬间:院士戴上了N95

1903年,法国驻广州领事馆向清廷租借广州靖海区长堤224号(现沿江路151号)办起了“中法韬美医院”,开启了今天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百年历史。但不少外地来求医的患者,打的士还是会通俗地直呼“我去钟南山医院”,每次司机总能完美送达。

如今,84岁的院士依然奋战在一线,在广医一院30层的大楼上,有一盏灯光正是从钟南山的办公室照出,办公室隔壁有一间会客厅,里面除了书柜外,四壁密密麻麻挂着各种合照、奖杯以及同行、患者送来的祝贺书画。

戴口罩人物素材男

打篮球的钟南山院士。

会客厅正中挂着一张他年轻时打篮球的照片,上篮瞬间雄姿英发。其实,钟南山在大学时就是一名运动健将,在1958年第一届全运会比赛上,他以54秒2的成绩打破了当时400米栏全国纪录。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学生田径记录表上,从1959年到2020年的61年间,他创造的110米栏和400米栏学院纪录,至今没有后来者能破。

“锻炼就像吃饭一样,是生活的一部分,人最大的成功就是健康地活着。”这是钟南山经常挂在嘴上的话。

除了疫情以外,钟南山更愿意给大众传播健康科普知识,“尽量减少走亲访友,尽量少去人员密集的场所,出门戴口罩,在室内注意通风,勤洗手,多运动,少熬夜。健康年才是幸福年。”

戴口罩人物素材男

钟南山院士示范口罩的正确戴与脱。

“这里不是疫区,关键戴好口罩,但脱口罩也同样重要,没脱好反而会污染到。”1月28日下午,在广东省卫生健康委远程讨论新冠肺炎治疗用药后,钟南山接受邀请录制了“如何正确戴脱口罩”视频,一分钟不到的短视频,当天推出在各大网络平台播放量超过一个亿,院士讲科普,更能深入人心。

戴口罩人物素材男

网友说,终于看到钟院士戴上N95口罩。

在几乎所有的公众场合,钟南山戴的都是普通口罩。2月7日下午,他从医院赶到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参加疫情研讨后接受媒体采访,谈论疫情拐点问题。但细心的观众和网友却从视频上发现,这次钟南山院士专门戴了一个医用N95口罩,“看到钟老用上更安全的N95,真的放心好多”,有网友这样留言。

时间又回溯到17年前的春节,第一例危重肺炎病人出现人传人现象。大年初三,钟南山被任命为广东省非典型肺炎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组长,奔赴那场未知战役的最前沿,那一年,他67岁。

“如果下一次SARS来临,我们有信心第一时间完成诊断。”2018年9月的一天,在广州举行的一场国际论坛上,钟南山如是说。

如今,下一次“SARS”来了,在2020年这个特别的春天,我们梳理了钟南山的七个瞬间,回答了一名老将关于这场战役的勇猛与担当。(广东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李楠楠)

发布于 2024-07-12 16:07:36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61
目录

    0 条评论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