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加 乘减》表内乘法PPT优质课件**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及特征。
- 掌握乘法运算定律。
- 熟练掌握表内乘法口诀。
- 能够正确解答乘法应用题。
2. 过程与方法:
- 经历乘法算式的意义及特征的探究过程。
- 经历乘法运算定律的发现过程。
- 经历表内乘法口诀的记忆与应用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 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及特征。
教学难点:
- 掌握乘法运算定律。
**教学准备:**
1. 课件:
- 乘法算式的意义及特征的课件。
- 乘法运算定律的课件。
- 表内乘法口诀的课件。
- 乘法应用题的课件。
2. 教具:
- 实物投影仪。
- 多媒体投影仪。
- 白板。
- 粉笔。
- 教学挂图。
- 学生用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多媒体课件,播放一段视频,内容是两个小朋友在玩游戏。一个小朋友说:“我有10个积木,你比我有5个多,你有多少个积木?”另一个小朋友说:“我有10个积木,你比我少5个,你有多少个积木?”
提问:两个小朋友分别应该怎么说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
2. 引出课题,揭示课题。
教师总结两个小朋友的回答,并提出课题:《乘加 乘减》表内乘法。
二、探究新知
1. 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及特征。
(1)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个乘法算式:5 × 2。
提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5 × 2这个算式表示把5个2相加,等于10。
(2)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几个不同的乘法算式:6 × 2、7 × 3、8 × 4、9 × 5。
提问:这些算式分别表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算式都表示把一个数加它自身几个相等的单位,等于它们的和。
(3)教师总结:
- 乘法算式的意义是把一个数加它自身几个相等的单位,等于它们的和。
- 乘法算式的特征是:两个因数相乘,积等于第一个因数和第二个因数相加得到的和。
2. 掌握乘法运算定律。
(1)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几个不同的乘法算式:
2 × 3 = 6
3 × 2 = 6
4 × 5 = 20
5 × 4 = 20
提问:这些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算式之间是互换律的关系。
(2)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几个不同的乘法算式:
2 × (3 + 4) = 14
(2 + 3) × 4 = 14
提问:这些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算式之间是结合律的关系。
(3)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几个不同的乘法算式:
3 × 4 × 5 = 60
(3 × 4) × 5 = 60
提问:这些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算式之间是分配律的关系。
3. 熟练掌握表内乘法口诀。
(1)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表内乘法口诀表。
提问:表内乘法口诀表中,每个数是怎么得来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表内乘法口诀表中的每个数都是把一个数加它自身几个相等的单位得来的。
(2)组织学生练习表内乘法口诀。
- 教师带领学生齐读表内乘法口诀。
- 教师随机抽查学生背诵表内乘法口诀。
- 教师组织学生做表内乘法口诀练习题。
三、巩固练习
1. 完成表内乘法口诀填空练习。
2. 解答乘法应用题。
(1)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个乘法应用题:
一个农场里有100只鸡,每只鸡每天要吃10粒米。这个农场每天要准备多少粒米?
提问:这个问题应该怎样解答?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个问题应该用乘法来解答,100只鸡每天要吃10粒米,那么100只鸡每天要吃100 × 10 = 1000粒米。
(2)组织学生练习解答乘法应用题。
- 教师出示几个不同的乘法应用题。
-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解答这些乘法应用题。
- 教师组织学生独立解答这些乘法应用题。
四、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要点:
1. 乘法算式的意义是把一个数加它自身几个相等的单位,等于它们的和。
2. 乘法算式的特征是:两个因数相乘,积等于第一个因数和第二个因数相加得到的和。
3. 乘法运算定律包括互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4. 表内乘法口诀表中的每个数都是把一个数加它自身几个相等的单位得来的。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教学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教学过程生动活泼,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好。
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同时,我还注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共同进步。
本节课的教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教学乘法运算定律时,我没有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机会,学生对乘法运算定律的理解不够深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