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杜甫创作的一首七律诗。这首诗写于公元760年秋天,当时杜甫正在四川成都草堂居住。秋风凛冽,茅屋破败,杜甫一家生活贫困,诗人心情十分悲痛,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二、诗歌鉴赏**
(一)诗歌赏析
1. 颔联:“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这两句诗写出了秋风之猛烈,对茅屋造成的破坏。秋风呼啸,像野兽一样怒吼着,把茅屋上三层的茅草都掀翻了。诗人用“怒号”和“卷”两个动词,形象地描绘出秋风肆虐的情景,也衬托出茅屋的破败不堪。
2. 颈联:“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这两句诗写出了茅草被风吹得四散飘飞的情景。茅草被风吹得飞过江面,洒落在江边田野上。有的茅草被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随风飘动。诗人用“飞”、“洒”、“挂”三个动词,生动地描写出茅草在风中飘飞的景象,也表现出诗人对茅屋被毁的悲痛心情。
3. 尾联:“穿我衣裳令我寒,沾我庐室令我湿。”
这两句诗写出了秋风对诗人生活的影响。秋风穿透诗人的衣裳,使他感到寒冷;秋风吹进诗人的住所,使他感到潮湿。诗人用“穿”、“沾”两个动词,形象地表现出秋风对诗人的侵袭,也表达出诗人对贫困生活的无奈和辛酸。
(二)思想内容
这首诗反映了杜甫晚年穷困潦倒的悲惨生活,表达了他对封建统治者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歌语言朴实无华,感情真挚深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杜甫的生平事迹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创作背景。
2. 能力目标:掌握七律诗的格律,能够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杜甫的敬仰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1. 重点字词:高、怒号、卷、茅、洒、挂、罥、长林梢、穿、衣裳、寒、沾、庐室、湿。
2. 重点句子: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3. 重点段落:颔联、颈联。
(三)教学难点
1. 颔联中“怒号”和“卷”两个动词的使用。
2. 颈联中“飞”、“洒”、“挂”三个动词的使用。
3. 尾联中“穿”、“沾”两个动词的使用。
(四)教学方法
1. 朗读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诗歌,感悟诗歌的意境。
2. 讲解法:对诗歌的背景、内容、思想感情进行讲解。
3. 提问法: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含义。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艺术特色。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杜甫的画像,让学生认识杜甫。然后,教师介绍杜甫的生平事迹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创作背景。
2. 朗读诗歌: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3. 讲解诗歌:
教师对诗歌的背景、内容、思想感情进行讲解。
4. 提问讨论:
教师提问学生:
(1)颔联中“怒号”和“卷”两个动词的使用有什么特点?
(2)颈联中“飞”、“洒”、“挂”三个动词的使用有什么特点?
(3)尾联中“穿”、“沾”两个动词的使用有什么特点?
(4)诗歌的艺术特色有哪些?
5. 小结:
教师对诗歌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背诵诗歌。
**四、板书设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__**创作背景**__:
公元760年秋,杜甫在四川成都草堂居住。
秋风凛冽,茅屋破败,杜甫一家生活贫困。
__**思想内容**__:
反映了杜甫晚年穷困潦倒的悲惨生活,表达了他对封建统治者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__**艺术特色**__:
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深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