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导入:**
1. **导入活动:**
教师展示一幅坐井观天图,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图中人为何坐在井中?又如何观天?
2. **问题讨论:**
(1)让学生谈论自己的理解,并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人坐在井中看不到外面的世界?
(2)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人坐在井中视野受限,只能看到井口那一片天空,无法看到整个天空,这就是“坐井观天”的由来。
**二、新课讲授:**
1. **典故赏析:**
(1)教师讲述《坐井观天》寓言故事,让学生了解故事背景和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井底之蛙”和“燕雀”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方式。
(3)结合故事内容,教师分析“坐井观天”的含义和寓意。
2. **拓展阅读:**
(1)教师推荐学生阅读《井蛙的故事》、《盲人摸象》、《刻舟求剑》等寓言故事,让学生体会不同寓言故事的思想内涵。
(2)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享自己的“坐井观天”经历和感悟。
**三、课堂活动:**
1. **分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问题:
• “坐井观天”的危害是什么?
• 如何克服“坐井观天”的局限性?
• 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开阔视野,避免“坐井观天”?
(2)小组讨论结束后,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
2. **辩论活动:**
(1)教师提出辩论题目:“坐井观天”是否有积极的一面?
(2)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
(3)辩论结束后,教师进行总结,指出“坐井观天”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也有其积极的一面,例如可以帮助我们专注于眼前的事务,避免好高骛远。
**四、课堂小结:**
1. **教师总结:**
(1)教师回顾本课的主要内容,总结“坐井观天”的含义和寓意。
(2)强调开阔视野和避免“坐井观天”的重要性。
2. **学生作业:**
(1)让学生写一篇作文,题目为《我的“坐井观天”经历》,分享自己的“坐井观天”经历和感悟。
(2)鼓励学生平时多读书,多观察,多思考,开阔视野,避免“坐井观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