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概述**
《有余数的除法》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一道重点难点知识,也是学生在小学阶段遇到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除法”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点把握好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的除法这一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2)掌握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方法。
(3)能够正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2.过程目标:**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掌握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方法。
(3)通过练习巩固,提高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的熟练程度。
**3.情感目标:**
(1)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三、教学内容**
1. 有余数的除法的定义。
2. 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3. 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的正确计算。
**四、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
2. 操作教学法。
3. 小组合作探究法。
4.练习巩固法。
**五、教学媒体**
1. 多媒体课件。
2. 实物教具。
3. 学生用书。
4. 练习题。
**六、教学过程**
**课时1: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情境图:
在一个果园里,有一些苹果树。每棵苹果树上结了20个苹果。现在,需要把这些苹果装进箱子里,每个箱子能装10个苹果。请问:
(2)让学生讨论:
把苹果装进箱子里,用什么样的方法最合适?
(3)让学生得出结论:
用除法的方法最合适,因为这样可以知道有多少箱苹果。
**2. 探索发现,理解新知。**
(1)让学生动手操作:
找来一些小物体(如:小珠子、小石子、小木块等),分成小组,进行操作活动。
(2)让学生观察:
在操作活动中,学生会发现:
① 把小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的数量就是被除数。
② 分成若干份的个数就是除数。
③剩下的部分就是余数。
(3)让学生得出结论:
有余数的除法,就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的数量就是被除数,分成若干份的个数就是除数,剩下的部分就是余数。
**课时2:掌握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方法**
**1. 巩固复习,引入新课。**
(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让学生练习计算一些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2. 探索发现,掌握方法。**
(1)让学生继续动手操作:
找来一些小物体(如:小珠子、小石子、小木块等),分成小组,进行操作活动。
(2)让学生观察:
在操作活动中,学生会发现:
① 有余数的除法可以转化为乘法。
② 被除数是乘数和余数的和。
③ 除数是乘数。
(3)让学生得出结论:
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方法,就是把被除数分解成一个乘数和一个余数,然后用乘数除以除数,得到商。
**课时3:练习巩固,提高技能**
**1. 巩固练习,熟练技能。**
(1)让学生练习计算一些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2)让学生练习解决一些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问题。
**2. 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1)让学生探讨有余数的除法与整数除法的区别。
(2)让学生探讨有余数的除法在生活中